郝蕴:追求原汁原味的真实

2020-10-30 09:58:28 来源: 新华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抗美援朝前线激烈的战斗场面与后方全国人民全力支援的场景相互激励、共同推进,大量真实胶片画面与拍摄这些影像的战地摄影师采访相交织……这就是10月25日上映的纪录电影《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该片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历时两年零9个月后胜利结束的峥嵘历程。该片导演郝蕴说,纪录片是“国家相册”,这部作品追求的是原汁原味的真实。

  找到当年毛主席讲话原声

  作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新影厂”)的导演,郝蕴常常去厂里的资料室看各种影像资料,跟抗美援朝有关的内容她早就已经看过。“这些影像特别震撼!画面里时不时就打过来一枪、发过来一炮,这可是真的打仗,里边是真的人,不是演的,看得我特别揪心。所以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在影像材料的支撑下,把这样一部展现抗美援朝的电影搬上大银幕。”

  去年11月,郝蕴报了这个选题,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断了所有工作,直到今年6月,创作才终于重启。

  既然是纪录电影,画面应该尽量以纪实影像为主,片中那些当年的真实影像,九成来自新影厂,另外还有一部分来自八一电影制片厂。其中一段毛泽东关于抗美援朝的讲话,其原声是第一次披露。当年拍片,画面和声音是两套系统,摄影师只拍画面,声音得由录音师专门录制,影片和声片是分开的。“一开始我们只看到毛主席讲话的这段画面,始终没找到声音,我说不行,怎么着也得有声音,我就拜托厂里的老师傅一定再帮我们找找,因为当时这个是重大会议,如果拍了画面,不可能没录音,后来终于找到声片了,我们马上做了胶转磁。为了把声音和画面对上,也费了一番功夫,都是靠手工给对上口型的。”

  在对影像进行剪辑和整合时,时间顺序首先是贯穿全片的一条线索。另外一条,和那些记录当年影像的胶片有关。全片一开场,就是在摇晃的手持镜头中走进新影厂胶片库房,一卷卷战时新闻胶片静静地躺在胶片箱里,等待着被重新唤醒。这些胶片和当年拍摄的战地摄影师,成为该片的又一条叙事线索。

  寻访六位抗美援朝战地记者

  这部纪录片一共采访了六位当年亲赴抗美援朝战场拍摄的战地记者。在很多观众看来,这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但郝蕴却坦言,这一点并不值得夸耀,其实是一个被逼出来的创意。

  “纪录电影肯定还是要以当年的影像为主,留给采访对象的时长不会太多,另外我们的创作时间太短,在脚本没有出来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要讲哪场战役,也来不及摸清楚哪一位老兵当年参加了哪场战役,他们现在在哪儿。而且由于疫情,一旦出京去拍某位老兵,整个组就‘废’了,因为要隔离14天后才能再去另一个地儿拍。”种种限制之下,郝蕴突然想到,这些作为影片主要内容的影像资料,它们出自谁之手?是用什么摄影机拍的?拍下这些画面的摄影师现在又在哪里?郝蕴开始寻找当年随军的战地记者。

  找到他们的过程并不难,这些人都有资料登记在册,真正难的是采访和拍摄。

  “我们拍摄六位老人家时,内部也分成了不同的意见。有人说应该把他们请到一个地方,布好光,搭好景。我说这可能吗?他们都90来岁了,还要把他从家里折腾过来?而且他们在自己家里状态更自在,他们可以随时翻阅当年留下的东西。”郝蕴把采访搬到了六位老人的家中,为了防止疫情感染,让老人和家属放心,大部队都在楼道或楼下等着,只有导演一人、摄影师两位、灯光师一位进去,而且所有人都要先做核酸检测。

  即使是这样的极简拍摄,对六位老人来说都特别艰难。听说要来拍摄,好几位老人睡不着觉,其中一位老兵盛玉增,不停地跟保姆说,“他们哪天来,我得到门口去迎他们,他们找不到我这里。”采访当天,老兵李永杰总是想哭,他的家人一直劝他要克制;老兵杨中耀则眼含热泪,说“当年我们是流着眼泪拍下来这些片子的”。

  “如果只有当年的黑白画面,可能感觉离我们比较远,但这些老人拉近了胶片和我们的距离。当年他们在前线,其实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拍的是哪场战役,但只要老人们出现在镜头前,观众看到了他们脸上的皱纹、老年斑,就有一种真实的生命和力量,这种力量是无与伦比的。”郝蕴说。

  张涵予献出纪录片解说首秀

  演员张涵予则为这部电影献出了解说首秀,他富有磁性的声音不仅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也为作品增添了艺术魅力。

  以往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观众大多只能看到黑白画面,听不到这些画面最初的声音,但在《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中,观众可以听到中国1950年代的男声、女声,还有那时美国解说员的声音、朝鲜解说员的声音,都是原汁原味的呈现。这么多声音出现在一部纪录片中,容易有不稳定感,这时就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声线,成为全片所有声音的通贯轴。郝蕴想到了张涵予。在她看来,张涵予是配音演员出身,其沧桑的声线与黑白画面较为契合,而且他在《集结号》中饰演的谷子地就参加过抗美援朝,由他来解说更容易有特别深的情感。

  然而张涵予接到邀请后,一开始并没有答应,理由是他从未解说过纪录片,觉得他未必合适。郝蕴再三劝说,最后甚至表示:“配完之后,如果你觉得不满意,你拿走,我不用行不行?”

  在郝蕴的坚持下,张涵予同意来解说。录制前一天,他看了全片,到了现场,他先录一小段,郝蕴就让他出来听一遍音画合成的效果,找找感觉,如此重复两三次后,张涵予说,行了,没问题了。郝蕴说,“张涵予的情绪把握得特别好,没有过度张扬,力量和情感都含在里面。”

  解说过程中,张涵予还加入了自己的小创意。他问郝蕴:“你片子里出现了这么多外国人,你要不要我模仿一下他们的发音?”当时,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说出了著名译制片配音艺术家邱岳峰的名字。于是,在片中涉及外国人的声音时,张涵予会特意模仿译制片配音的腔调。记者 袁云儿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