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献礼片抵达观众的"关键词"

2020-07-09 16:10:41 来源: 央广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随着张艺谋监制的《我和我的家乡》和黄建新监制的《1921》开机,为庆祝建党99周年和100周年开启的献礼片大幕正式拉开。据了解,今明两年,将有近10部献礼片紧锣密鼓地开拍。去年,《我和我的祖国》以31.7亿元的票房,“测”出了献礼片的市场容量。那么今明两年,扎堆开机的献礼片又将以怎样的创新创意,赢得市场与口碑呢?

  10年前,《建国大业》为首的献礼“三部曲”在创作上以多明星、大场面为主要特点,这和当时整个市场的商业片特点基本一致。在一个追求“规模”的早期阶段,市场想要迅速扩大,更具知名度的明星配上大场面是最迅速有效的方法。

  10年后,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代表的献礼片,突出小人物大情怀的创作思路,实际上也是这几年整个市场的一个创作热点。七个短片均用微观叙事,镜头更多地投射在普通人熟知的环境和事物中:《白昼流星》将镜头对准刘昊然和陈飞宇饰演的一对少年流浪兄弟,见证了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着陆这一重大历史瞬间;《相遇》里张译饰演的科研工作者是国防科技战线上的无名英雄的缩影;《夺冠》里冬冬的故事,是女排夺冠“万人空巷”的另类见证人。此外,《回归》《护航》《前夜》《北京你好》等,均突破了献礼片惯用的创作方式,将个人情感放大渲染,或具体或抽象地唤醒人们的民族记忆。从献礼片的发展角度来说,从明星云集的“大人物群像”到以小人物平民视角为核心的群众故事,献礼片完成了一次重大跃迁。

  献礼片的变迁史,折射着市场商业片创作的变迁史。直到今天,谈到主旋律影片的商业化包装,一定程度上还是类型片技法的运用。但类型片的手法仅仅是讲述故事的“工具”,《我和我的祖国》《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之所以能够在市场突围,并不是因为类型片技法有多高超,而在于故事本身能够触达观众。

  作为出品方代表,腾讯影业CEO程武在《1921》开机仪式上也表示:“影片所聚焦的历史节点里,当初参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正是平均年龄为28岁的年轻人。这为触达银幕外的当下年轻人并让他们产生共鸣提供了群众基础,希望通过《1921》这部影片,彰显出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和强大生命力,让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为之鼓舞。”

  对于献礼片来说,想要继续深耕市场,除了“小人物大情怀”以及类型片元素设定之外,还需要更多元的方式来满足观众更多样的需求,这其中,如何通过设置悬念来讲述故事,成为献礼片成功的关键。

  《我和我的祖国》七个故事中,观众熟悉的历史事实背后,是鲜为人知的陌生故事——开国大典如期举行,香港回归分秒不差地实现,背后却有着惊心动魄的经历。《前夜》里,设计师林治远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保证国旗的顺利升起;《回归》中,如何让五星红旗一定要在零时零分准时升起,成为全片最大的悬念。此外,在《夺冠》中,冬冬究竟能不能赶上为同学送行,也是悬念迭起,和女排夺冠之路同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人常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对于献礼片来说,基调早已定好,观众心里也已有了心理预期,如何诱发观众观影的兴趣,悬念设置无疑是既符合艺术规律,又与商业化契合的关键点。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