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平 被叫“老头”我们特开心

2020-06-30 09:48:24 来源: 新华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郝平在导演处女作《红簪子》拍摄现场。

  《蜗居》

  当年《蜗居》里郝平和海清演了一对夫妇,在今年年初热播的电视剧《安家》(图)中二人再次演夫妻,又因为房子的事引发了矛盾。

  《大当家》中,郝平饰演了一个多面角色。

  《毒战》中,郝平饰演的“哈哈哥”和古天乐有多场对手戏。

  郝平今年49岁,在热播的电视剧《三叉戟》中,他是老哥仨里能说会道的“小潘”。实际上,三个演员年纪相仿,董勇比他大两岁,陈建斌大他半岁。

  《三叉戟》开播后,有人说,“这三个老头太好玩了!”最喜欢看他们三个人的日常互怼。对于被叫“老头”,郝平称,仨人还就此有过一番讨论:“我们从来没有回避年龄这件事,也没必要装嫩。所以对于被叫‘老头’,我们特别开心。”

  郝平和潘江海,都是能说会道的主儿

  三年前,郝平出差,为打发时间,在机场书店买了一本小说。黑色的底,红色的字,当时还是旧版的包装,书名叫《三叉戟》。

  郝平并不知道这是一本什么题材的小说,但一翻开书的内页,根本停不下来,“小说写得太精彩!”他一口气就看完了。

  一年半后,制片人马珂给郝平打电话,说自己正在筹备一部涉案题材的电视剧,听了几句,郝平心里咯噔一下,心想:不会是我看的那本小说《三叉戟》吧?电话那边,一句“叫《三叉戟》”证实了猜测。当下他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俩人很快就进入了主题,郝平自荐:“我特别想演‘大喷子’!”马珂听完哈哈大笑,原来他和导演早就商量好了,让郝平来演剧中专门负责“预审”的潘江海,绰号“大喷子”。

  作为电视剧《三叉戟》的出品人兼制片人,马珂也是当年《蜗居》的制片人,导演刘海波则是郝平上戏的同学,所以大家都很了解郝平生活中和他演戏时的状态,郝平也觉得“潘江海”就像是给自己写的角色,“我太合适了!”其实,生活中的郝平就是个能说的主儿,他说,当年如果不是被老师打击了,也许早就拜师学艺,当个相声演员了。

  那还是郝平上小学的时候,《我的理想》是语文老师布置作文的必考题目。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逐个发言,有人说自己以后要当司机,有人说要当科学家,还有人说要当解放军。郝平也举手了,他特别认真地说自己长大后想当一名相声演员,老师听了特生气,让郝平赶快坐下,觉得他是在调皮捣蛋,出洋相。

  把“预审”搬上台面,还曾有点担心

  “第三集的预审是敲山震虎,以强攻强以硬碰硬;第九集的,才是带节奏的全过程。蓄力阶段:挖坑设套、出示证据、引而不发、旁敲侧击。发力阶段:重点突击,出奇兵以一颗子弹炸毁碉堡。一颗子弹并不是威吓的强硬,而是以情感化,攻心至上。”

  这是郝平做的“预审”笔记,都是干“预审”的师傅教给他的技巧。

  电视剧《三叉戟》讲述了三位曾经叱咤风云,如今即将退休的老警察,重新回到一线,面对新型犯罪,齐心协力击破金融犯罪集团的故事。郝平饰演的“大喷子”潘江海,负责“预审”。在此之前,中国几乎没有对“预审”进行细致描写的影视作品。

  想演好,光靠想象肯定不行,除了看真实“预审”的视频,郝平在开拍前去了天津第二看守所体验生活,待了十多天。他发现,干这行的警察在日常生活里其实都不太爱说话,他们每天拿的大水杯里,泡着好多好多的胖大海。郝平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内向,他们说,上班提审犯人,一说就是一天,话都说那儿了。郝平还拜了两个师傅,“这个行业基本就是一个师傅带一两个徒弟,一辈子就只干这一件事。”

  《三叉戟》的原著作者、该剧编剧吕铮,曾经干过六年“预审”工作。郝平曾和吕铮探讨过,他担心这些“预审”的技巧被这么写实地演绎出来,会给现实生活中的犯罪分子提供素材。吕铮给他吃了定心丸:每一个案子都不一样,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这些技巧就像兵法三十六计,运用起来也不尽相同。

  他不光贫嘴、鸡贼,还有一点市井。但他是有能力的。潘江海情商高,他在兄弟间打太极、当受气包,他泡病假、去外边干私活,其实心里什么都明白,他以为他可以掌控一切,最后发现他谁也掌控不了。——郝平眼中的潘江海

  1 还想再做电影导演

  郝平总结,一个好的导演,要会利用演员的优点,并把它发挥到极致。他合作过非常棒的导演,也合作过非常强硬的导演。“他会教你怎么演戏,剧本一个字都不能改。演员变成了傀儡。”

  郝平也尝试过做导演,2017年他无意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剧本。“我很幸运制片人愿意和我合作,他说他不想找成熟的导演,就想找一个演员做导演。他们公司总共拍过两部电影,一个是陈建斌的《一个勺子》,还有就是我的导演处女作《红簪子》。”

  他很清楚,在国内“如果没有大牌明星或者大制作,观众真的不买账,我也苦恼。”即便如此,郝平依旧很享受做导演的过程,“如果有可能,我愿意再做一把导演,即便过程辛苦,但是能充分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理解。”

  2 演到80岁不是奢望

  “第一排的观众能闻到我的汗味,我也能闻到观众今天喷的什么香水,这种近距离的互动,电影、电视是做不到的。”

  虽然郝平每年都要接拍影视剧,但他对舞台的热爱丝毫不减。他觉得演员最大的光芒不是在作品上有多大的成就,而是谢幕时,听到掌声雷动,观众自发冲到后台说:我太喜欢你这段表演了!

  演员吴刚是郝平的好友,两个人即便很少见面,每隔一两个月也要电话问候。“我俩爱好一样,所以特别投机。”《人民的名义》播出后,郝平曾调侃吴刚不一样了。吴刚说那只是自己的一个角色而已,他每年也还是要回到人艺的舞台。

  在郝平看来,相比女演员,男演员的中年危机似乎更小一点,“男演员的艺术生命可以到80岁,很多表演艺术大师,八九十岁还在舞台上表演。不过前提是要让自己有吃饭的本钱。”

  人生事

  地道西安人演活上海男人

  很多人因为电视剧《蜗居》认识的郝平,所以总是拿软弱的小男人形象和他对号入座,甚至以为郝平就是上海人。其实郝平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之所以能把《蜗居》中上海小男人的形象演活,是因为郝平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在上海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能看到上海男人身上的特点,并且抓住它。”

  接演《蜗居》是郝平职业生涯的转折点,2007年之前,郝平几乎不怎么拍电视剧或者电影。不是没人找,而是他不屑。“我觉得电影、电视是导演艺术,或者编剧艺术,演员的表演艺术在舞台上。”郝平也是中国话剧舞台上,最年轻的舞台剧奖大满贯第一人(包括“白玉兰戏剧奖”“梅花奖”“文华奖”“金狮奖”)。

  他觉得演员在舞台上才是老大,大幕一拉开,导演再牛、灯光再牛,都说了不算。“今天吃个螺丝(指表演时咬字发音不清晰)、打个磕巴也都是真实存在的,那种真实感和震撼感,是电影、电视没有的。”

  但那几年,郝平心里总有个过不去的坎儿,很多和他同龄的演员走在大街上都能被认出来,“我当时还挺失落的,觉得我不比他们差。”正巧,滕华涛带着《蜗居》的剧本找到了郝平。

  郝平和张嘉译是发小,曾拜过同一个表演启蒙老师,后来听说主演里还有海清,他特意去网上找了海清的视频,他觉得这个女演员演得可以。这么多因素加在一起,最终推动郝平加入了《蜗居》剧组。

  他记得刚开始和海清走戏的时候,海清不怎么对词,他问海清为什么,海清说:一对词就会固定了,固定了就假了。这和郝平的理念一模一样。《蜗居》中,有很多拍摄现场临时对出的台词,如今都成了经典。

  从角色到名字,“哈哈哥”都是争取来的

  《蜗居》火了,除了让更多人认识了郝平,也打开了郝平对电视剧认知的大门。

  当时的影视剧市场,有点像小商品卖场,一家火了,旁边能起四十多家卖一样东西的店——一时间,铺天盖地的类似角色找上门来,不是老实巴交的,就是有点小狡猾的好女婿。

  2012年前后,郝平一年四个剧本全是这样的角色,“这个戏的台词说到那个戏上,完全合适。”

  直到电视剧《大当家》,郝平终于遇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角色。剧中,他饰演的角色,前半段还只是个银楼公子,后半段就成了地下党。“那时有微博了,好多人留言说,姐夫怎么一反常态了?”

  2013年,杜琪峰的电影《毒战》上映,里面有个反派戏份不多,却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是郝平饰演的“哈哈哥”。而这个角色,是他自荐争取来的。

  杜琪峰在筹备电影《毒战》时,郝平正在北京拍电视剧《全家福》,中间有十天的空当。

  郝平和杜琪峰并不认识,但在他心中“杜琪峰是香港警匪片的鼻祖。”于是,他找到杜琪峰,想着无论让他在电影里演一个多么小的角色,他都要去。

  二人在天津见的面。《毒战》是幕表制,即没有固定台词,只有故事大纲,演员按剧情即兴编词演出。

  杜琪峰普通话不太好,一番沟通后,郝平以为导演让他演的角色叫“嘻哈哥”,就提议不如叫“哈哈哥”。“这个角色见人就笑,但是笑里藏刀、笑里带着狡诈。”一下就说中了人物的特点。

  后来,郝平才知道,是自己听错了,这个角色原本叫“虾蛤哥”,海鲜市场的一个船老大。

  采写/张坤玉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