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抗疫时,他逆行千里、不计报酬,“哪里有难哪里帮”。
查出肿瘤后,他谢绝救助、默默离去,“不给武汉添麻烦”。
他是“虎哥”,他是唐迪,他是武汉抗疫战场中的“无名英雄”曹志成。
虎哥(中)与志愿者们在一起。
来自志愿者的信:
我们是生死之交,只能装进心里
大家都叫他“虎哥”,但他在武汉用的化名是唐迪。“唐”是自己的家乡“唐山”;“迪”则源于他到武汉后第一个联系上的志愿者车队领队“安迪”的名字。
只是没想到,这个“临时起意”的名字,会永远留在了武汉人心里。
唐迪今年55岁,12岁那年,他亲身经历了唐山大地震。那样的灾难到底给一个孩童留下了怎样的回忆,他从来不谈。只是在以后的志愿服务工作中偶尔提及,“我们唐山人,哪里有难哪里帮!”
他把中国人对“感恩”情感的表达,融入到最朴素的行动中——“邻里有难帮一把”,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中都有他的身影。2008年汶川大地震,唐迪驱车前往,在当地运送物资,帮助受灾百姓,辗转20多天。
有了汶川志愿服务的经验,武汉疫情爆发后,唐迪准备了能吃3天的蔬菜、10公斤大米和简单的厨具、餐具,打算吃住都在自己车上。
“我是去帮忙的,不能给当地添麻烦。”唐迪后来说。
2月8日,唐迪开着一辆7座客车,独自一人从家乡河北唐山出发,因为怕妻子担心,他隐瞒了实情,对妻子称自己回老家陪母亲住一阵子。他在自己的车上贴了这样一句话:“疫情不可怕,我们在一起”。
虎哥唐迪。
驱车1400余公里,在服务区过了一夜。9日下午,经过体温监测和登记,唐迪终于到了武汉。初始,他联系了“武汉红十字会”,结识了在那里做志愿者的安迪。
得知他来自外地,安迪问起他“住在哪里”,并和其他志愿者为他联系住宿酒店。唐迪一再拒绝:“不去酒店住,我住车里,不给武汉添麻烦!”
安迪随后加入一线战疫队伍,成为志愿者车队小分队领队,“就是会开车”的唐迪加入了“组织”,成为唯一的外地志愿者。车队微信群发布了硚口区正在招募志愿者的公告,唐迪第一时间报名,与共青团硚口区委员会和硚口区卫健局取得联系。
车队志愿者大多是武汉的小青年,他们是唐迪的“亲密”战友,老唐则是青年们爱戴敬佩的大哥。抢重活、多干活,他跟大伙儿说:“志愿者自愿而为之,不要有所求有所想”“善行即是修行”……
“他可以说是没日没夜,工作起来我们很少联系,因为没有时间,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做事上。”车队志愿者回忆起点滴,几度哽塞,“我是女司机,他从来都是主动抢累活、重活。大桶大桶的消毒酒精,他说你们力气小,车子也小,我一个人来就行了,就一个人抢着送了。”
“有一次半夜12点,武汉又是雨又是雪,援汉医疗队刚到武汉,一下适应不了南方的湿冷天气,一批捐赠的油汀取暖器需要送到新洲区中医院。我们车子小,一次只能装2台,他就一个人装了20台,找我们要了定位就连夜送过去。当时天气情况太差,他凌晨2点到了医院,跟我们报了平安,自装自卸忙完后,看到年轻医生们不懂安装,又一台一台安装好才离开,凌晨4点才返回武汉城区。”有志愿者回忆。
虎哥在转运病人工作中。
只是谁也没想到,唐迪后来被查出了肿瘤。“离汉当天,他还在接任务,从黄陂运送了一批物资到武钢医院,我们都不知道他当天就要走了,晚上11点多他才告诉我们,当时我们还约定去唐山看他。”
唐迪返回唐山后,车队志愿者一直关心他的病情,倒是老唐一直很乐观——
问到身体恢复情况,他答:“哑铃运动恢复了,六块腹肌恢复中。”
提起唐山见面时再一起撸串,他回:“三天三夜做不到,两天两夜还是可以的。”
他约大伙儿夏季来河北秦皇岛避暑,他憧憬再一次回到武汉……
虎哥乐观地和志愿者们通联,并约定要再见面。
得知唐迪去世后,车队志愿者们不敢相信,安迪哭了很久,她写了一封长长的信——
“我们对虎哥的感情无法用文字表达,我们是生死之交,只能装进心里。他身体力行,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担当和责任,格局与胸怀。才使得我们这些无名小辈为武汉的疫情一直坚守了77天。”
“我们都是志愿者,但我们还有个身份是武汉人。感谢老唐的到来,一起走过一段旅程,是庆幸是荣耀。他的精神还激励着我们,我们会带着他那一份继续……”
安迪得知虎哥去世后,写下了长长的一封信。
来自硚口的信:
谢谢您为硚口拼过命
2月9日晚7时,硚口区为唐迪安排好了住宿的酒店,联系好了志愿点。从第二天开始,他正式上岗。白天,唐迪当起了救护车司机,转运感染病患;晚上,他又在志愿者车队群里“抢单”,承担搬运物资的“任务”。不管什么工作都抢着干、不论什么时间都“在线”、不顾什么风险都冲上前,唐迪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虎哥”。
虎哥在工作中。
说起虎哥参与志愿服务的一幕幕,疫情期间与他接触过的硚口区工作人员、志愿者都记忆犹新。
“我是志愿者,唐山来的,我现在就能上岗,听从安排!”2月8日晚,共青团硚口区委的工作人员小夏接到了一个电话。那是小夏第一次与唐迪通话。听到电话那头热切而又充满激情的声音,小夏以为是对方是一位年轻小伙。
当小夏问他叫什么名字时,他犹豫了一下说,“就叫我唐迪吧。”原来,怕家人担心,他是偷偷从唐山家里出发,没有告诉任何人。援汉期间,除了他的妹妹,其他家人都不知道他在武汉做志愿者。
“一直以为是大哥,没想到他居然是一位有着父辈年纪的大叔。”在一次转运物资的任务中,小夏见到了唐迪。惊讶之余,她内心充满了敬佩。“那段时间,他的奉献精神和勇气给了我很多力量。”
虎哥在转运物资中。
让小夏和众多硚口区工作人员敬佩的还有唐迪的工作状态,从早到晚连轴转,白加黑做志愿服务,便是他援汉期间的常态。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平均每天要出5趟车,往返于隔离点、医院及患者家中,最多时一天运送了17名患者。为降低病毒在车内传播的风险,每运送一次患者他都会按照医生们的嘱咐给车辆消一次毒,同时穿戴好防护服、护目镜和口罩。有人问他:“近距离接触病人,你害怕吗?”他却很淡定:“只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做好防护,不会有问题的。”
虎哥在转运物资中。
一次转运任务中,一名高龄的疑似患者受基础疾病影响,上下车都很困难。唐迪便从医院借来轮椅,推老人去找医生做检查。离开时,老人声声道谢让他倍感温暖,“我自己家中老人都80多岁,看到这些老人感觉自己义不容辞,要去多帮他们。”上下车时多搭一把手,转运途中说几句暖心话,唐迪将自己面对疫情的乐观心态传递给接触到的患者。他说:“我总是尽量把车开快一点,想让这些病人尽快见到医生,他们才能安心一些。”
3月1日,在一次志愿者体检中,唐迪的核酸检测是阴性,确定无感染,但CT报告显示肺部有个大肿瘤。
得知病情后,虎哥仍然关注志愿者工作。
接到诊断结果后,硚口区卫健局第一时间与唐迪诚恳沟通,希望他在汉尽快接受治疗。大伙都劝他休息,为他做饭、送餐。汉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来两位医生,代表曾被唐迪服务过的病患送来了捐款,他婉言相拒。原本发给志愿者的补贴,他也一并谢绝。
“现在我继续留在武汉,是给武汉添加负担。希望能回到家人身边。”瞒着家人出来的唐迪,“想要回家”。经过硚口区、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多方协调和努力,通过严格审批后,唐迪离开武汉返回唐山。
“虎哥昨晚十点走了。”
11月8日,这则消息在硚口抗疫志愿者的朋友圈里广泛传播开来——
“他可是为咱们硚口拼过命的”
“他默默奉献,希望低调不添麻烦”
……
一则则消息刷屏,硚口人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位为硚口、为武汉拼过命的无名英雄致敬:
惊悉虎哥(曹志成)因病于近日去世,我们深感悲痛。回想虎哥不远千里,参加湖北武汉新冠肺炎抗疫志愿服务,向险而行的英雄壮举,我们仍历历在目,感佩在心。
年初,武汉病毒肆虐。虎哥心怀虎胆,与家人假辞而别,化名唐迪,千里驾车,驰援武汉、支援硚口,担负起驾驶救护车辆,转运新冠肺炎病人和运送物资等任务。他不惧风险,不计名利,辗转奔波;他待病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无数病友为之感动而倍增战胜病毒的信心。他的壮举正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的最好诠释!
救急于危难,恩情难忘;武汉解封,有虎哥之功,我们硚口人民将永远铭记!
风雨过后,青山仍在。我们将传承虎哥不计回报、奉献社会的大爱精神,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将抗击新冠病毒疫情进行到底,实现抗疫最后的胜利!
来自武汉的信:
虎哥,武汉感谢您
“虎哥”的故事,最近开始在武汉人的朋友圈里刷屏。大家心照不宣的在朋友圈转发,希望更多人了解这个“为武汉拼过命的虎哥”的故事。
武汉市文明办及时发声,这封《虎哥,武汉感谢您》的信这样写:
近日,唐山志愿者“虎哥”(曹志成)抗疫事迹在媒体和微信朋友圈等广泛传诵。“虎哥”逆行千里、不计报酬的挺身而出和查出肿瘤后“不给武汉添麻烦”的决然离去,深受广大网友(读者)赞誉。
关键时刻,“虎哥”千里驰援武汉,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展现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彰显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武汉人民感恩以“虎哥”为代表的全国各地支援武汉的志愿者,你们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用大爱温暖了武汉,武汉人民永远铭记你们的恩情!“虎哥”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这股暖流,也将绵延流长,滋养带动更多武汉人参与志愿服务,激励更多志愿者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他对武汉的恩情,我们一直记在心里。”小夏此前曾跟朋友讲起唐迪的故事,朋友听闻创作了一副手绘,画上记录了唐迪逆行来汉做志愿者的故事。小夏想着把这幅画装裱好了,邮寄给唐迪家人,留作纪念。
小夏托朋友创作了一副跟“虎哥”有关的手绘画。
志愿者安迪反复翻看虎哥的朋友圈,最后一条信息停留在7月6日,当时他与武汉车友在北京相聚,支援北京抗疫。他写下“疫情无情人有情,武汉车友援北京。消杀防疫身虽累,唯图生活早太平。”虽然虎哥的头像不会再闪动,安迪却觉得他从未离开过。
硚口区卫健局的蔡文说,此前大家一直帮他隐瞒真名,现在他离世了,觉得应该让每个武汉人都知道他真实的名字:曹志成。
“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而“虎哥”曹志成,不仅留下了痕迹,还给予这繁华世间最温暖的一抹色彩。他留给武汉人那些珍贵的记忆和精神,无不在说:
“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武汉文明网 撰稿:卢娟、肖偲偲、王玉涛 图片来源:安迪、小夏 信内容源自:武汉市文明办、硚口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