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大庆好人 ”用善良的执念守住一座城的温暖

2020-08-06 21:42:35 来源: 中国文明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当身边有得大病的人没钱看病,有人只做看客,有人已经慷慨解囊了;当路边的老人摔倒,有人犹豫“扶不扶”的时候,有人已经冲上去了;当家徒四壁的人吃上顿没下顿的时候,有人已经把米面粮油装上车出发了……

  百湖之城,是一座充满大爱的温暖之城,萍水相逢甚至素昧平生的人出手相助,慰藉了多少个人生旅途中的孤寂灵魂,也让很多尚未参与其中的人,直呼“人间值得”。

  8月3日,记者采访了大庆市多位常年做慈善、公益的爱心人士,有些人的名字人们早已耳熟能详,有些人压根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但不论怎样,记者都愿意赋予他们一个美好的名字——“大庆好人”。

  “吴先生”捐款的N次方 

  吴先生名叫吴洪儒,今年59岁了。其实记者和他一直没有见过面,通过几次电话都是他要帮记者报道的捐助对象。

  第一次和吴先生通电话,是记者在哈尔滨市一家医院的采访中,晚报发起了救助大庆第十中学一名高三重病学子的倡议。吴先生得知了这名学子的事儿,当即捐款2000元。

  后来,记者每次写救助的报道,都能“如约”接到吴先生的电话,电话中从来都是那一句“喂,陈记者吗?怎么捐款?”吴先生的话简单、直奔主题,从来没有过多的话语。

  吴洪儒的老家在富拉尔基,在我市南一路上卖焦炭已经20多年了。以前,焦炭生意不错,吴先生捐款总是2000元起,后来,买焦炭的人越来越少了,日子也变得清苦起来,他每次至少捐1000元,从不止息。“我是晚报的老读者了,我就信任晚报,晚报报道的需要救助的,我都会捐款。”吴先生的话,让记者莫名感动。当记者问他为何这么多年一直在做慈善时,吴先生淡淡地笑了:“我有自己的信仰,我们全家人都是,赚的钱就捐出去。”话说得云淡风轻,好像在讲与己无关的事。但实际上,吴洪儒自己节衣缩食,生活十分简朴。有时记者会“劝”他:“少捐点儿吧,您赚钱也不容易呀!”可是,吴洪儒却说:“我能吃饱就行,要多做善事!”

  他“接棒”奶奶的一颗善心 

  苏保志能正面接受记者的此次采访,记者也没有想到。多年来,他帮助的人不计其数,捐出去的钱要以百万计,但是他却从不肯以“真面目”示人,不是让下属去送钱,就是只留个姓。

  今年48岁的苏保志,是大庆华联尚品的老板。身边的朋友提起他,几乎清一色都会说:“他那个人特别好,这么多年不知道帮了多少人。”为什么做慈善坚持了20多年?记者真有点儿好奇。没想到,苏总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苏总说,他老家在沈阳,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他的奶奶。老人家很善良,过去农村日子苦,很多人家一看有要饭的上门就放狗咬,扫地出门,但奶奶却截然相反。“不仅不赶他们走,还把他们让进来,给他们做饭吃。”苏总回忆说。奶奶常教导他要做一个善良的人,1999年来到大庆,苏保志在萨尔图做起了秋林快餐。一天,一对没钱给儿子看病的夫妻引起了他的同情,他掏遍全身把几千块钱都给他们了,而那一年是2000年,也是苏保志第一次“救人”。面对被救助人的一跪,苏保志一把拦住了,并扶他起来,拍了拍对方肩膀道:“好好照顾孩子!”多年来,遇到需要捐助的人,很多时候他都是一两万地捐出去,却唯独谢绝了媒体的采访,他笑着告诉记者说:“我这人脸小,不爱露面。”

  好心的哥默默资助贫困户 

  宋勇山是一名的哥,多年来,他做的好事自己已记不清了。被车撞伤的市民在路边打不着车,他不怕被“讹”,毅然停车把伤者扶上车。在车上捡到手机,他都是物归原主。

  有一次大早上刚开始跑活儿,得知有一名幼童走失,他再也无心开工,直接调头参与到寻找的队伍中去,一找就是一天。而这也是记者与宋勇山最初结识的原因。宋勇山说,做公益和有多少钱没啥大关系,有一颗心就够了,自己也是普通家庭,但是妻子对他一百个支持。“我们自己有个小圈子,谁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大家都一呼百应。”宋勇山默默资助了一个贫困家庭,经常拉上米面粮油去扶贫。后来,他又觉得还得“授之以渔”,就拉了不少货,帮对方开了一家食杂店。

  疫情期间,宋勇山看环卫工的工作比平时还要辛苦,他就自掏腰包买来口罩发给他们,还买来酒精等消毒用品给所在的楼区义务消毒,却始终不愿露“真面目”。说起自己的古道热肠,宋勇山说,自己还有个“私心”,那就是想为的哥这个职业“正名”,“咱大庆好的哥不少!”

  “神秘”好心人和哥们儿一起做慈善 

  不留姓名、不留电话、不说职业,只问怎么捐款。前年,记者采写救助一位高三学子的报道时,这位“神秘”先生,赶到活动现场,将2000元钱送到了记者的手上。

  今年,当记者写救助4岁坠楼男童的报道时,又是这位“神秘”先生将2000元钱送到了记者的手上。

  面对记者的询问,这位先生多次婉言谢绝,并说这是他和哥们儿一起捐的。

  他只告诉记者,他是做生意的,哥们也有工作。

  他说,之所以做慈善,是因为当年哥们意外受伤后,也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捐助,身体痊愈了就下决心回馈社会,于是就和自己的朋友商量着,要多帮助晚报报道的救助对象。

  这位神秘人说:“谢谢你们的好意,真的不用知道我们是谁。希望晚报能多弘扬正能量,期待更多的人向善。”

  她的心肝宝贝们在“天涯”

  天冷的时候,她和她的伙伴们牵挂远在青海的娃们,于是,“慈母”们千针万线为儿织“温暖”,上千套带着温度的帽子、围脖“飞抵”青海。

  她叫朱华,在采油四厂五矿三元四队工作。14年前,她从电视上看到一则公益广告,从此心系失学儿童、孤儿,倾尽全力帮他们圆上学梦。

  14年来,朱华和杏北爱心志愿者协会中的爱心人士一对一助学,共捐助了386个孩子,她们还给青海的孩子们建起了图书室、洗漱间、娱乐室,还给孩子们捐了棉被、安电暖气、科学小实验室……

  在朱华的影响下,家人和身边的朋友都加入到了慈善事业中来,她家还被评为了“全国最美家庭”,她也被誉为“情系高原的爱心妈妈”。

  耳濡目染父母的善良之举 

  这次采访,注定了是一次“特别”的采访。一听是要采访他们做好事儿的事情,记者被不少“无名英雄”婉拒。

  一位善良的女士,始终不肯告诉记者她的名字,却不断帮着转发扩散需要救助人的信息。这位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喜欢帮助别人,是受了父母的影响。2000年,她医生退休的母亲经营着诊所和药店,一天,诊所来了一个贫困的孕妇,希望在这里分娩。一细问才知道,这对南方来的夫妻因被老板拖欠工钱,身上一分钱没有了。“我母亲听了,给他们拿了2000块钱,并送他们去了医院,还给孕妇买了保暖衣物,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父亲也是常年帮助有困难的人。其实我做得还很少,不值得一提。”这位女士笑着告诉记者。

  聊谈中记者得知,这位女士的朋友圈子,很多都是做慈善的人,得知有人遇到困难,彼此就会在群里知会一声,大家就各尽所能帮助他人。

  听我说“谢谢你,无名英雄!”

  大庆这座英雄城市,爱与温暖从不曾缺席。而人世间最好的善良,往往都不动声色。

  记者从业的10年里,每每写救助报道,总是一不小心就会大庆人被“暖”到。施以援手的人,有自己患癌仍捐钱帮助他人的老人,老人家一边拿钱一边抱住记者,流着泪说:“快,拿去,救那个孩子”;有没发工资急着来送钱的大爷:“丫头,把这两百块拿去,等我发了工资,我还捐”;有看似神经大条但温暖细腻的理工男:“先捐500元,等我发工资再捐,替我转告那个孩子,快点儿好起来”;有年迈下不去楼等着记者上门取善款的老两口,有单亲妈妈领着儿子来捐款,有带着孩子去探望孤儿的父母……还有太多不留名甚至不留痕迹的好心人,他们都是“无名英雄”。

  记者的职业使然,自以为自己早就阅透人生,心总会长出厚厚的趼子,可总有一些温暖不期而遇直抵心灵。给心存善良执念的大庆好人送上最深的敬意,愿每个人都能享受人间的温暖。(大庆日报)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