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基因凝聚发展精气神 让文明"标签"更耀眼

2020-07-07 10:39:58 来源: 中国文明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包头美景。图片来源:包头日报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梦想和追求。梦想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汇聚成干群砥砺奋进的坚定力量。

  2005年,包头从116个参选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区)”荣誉称号,作为西北地区唯一入选的城市,包头的成功在当时被称作“奇迹”。

  2020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包头,追赶着文明精神,再次踏上新的文明征程。

  一次次的超越自我,比拼的是勇气,考验的是担当,不变的是梦想。

  以文明实践雕琢文明之美

  文明,是对一个城市的最大肯定,有别于经济、教育,它是一个城市最深处流动的血液。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动,协同发力,创新方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合力作好新时代文明实践这篇大文章。

  一个个创新之举,充分发挥农牧民的主体作用。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修订村规民约,用“明规则”移“歪风”、易“低俗”、改“陋习”,让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一个个鲜活的载体,为文明实践活动正常开展和传播提供了有效渠道。

小朋友学习如何使用饮料瓶回收机。图片来源:包头日报

  创建“无废城市”、启动主城区“三横四纵三连”快速路网规划、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加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力度……在一项项建设与提升中,城市越来越美丽,百姓越来越幸福。

  一个地区的强盛、一个民族的文明,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如果说,一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存在一定偶然,那么包头市五次问鼎全国文明城市,必然有其更深层次、更历久弥新、更具有持久性的原因和力量。

  《大国工匠》、《布衣郡守》、《水旱码头》、《双翼神马》等文艺精品,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中增强着幸福感;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新年音乐会、鹿城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文化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一个个响亮品牌;连续举办八届的鹿城读书节成为文化的盛宴,通过荐书漂书接力阅读、名家讲坛、晒藏书晒书单等活动,越来越多的群众由被动接受变为文化的自觉践行者。88个主题公园广场、社区、万余平方米乡村手绘主题文化墙,更是将深刻的思想内涵融入生动感人的视觉形象中,从而打动群众,影响群众。

  在文化惠民的同时,包头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把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了百姓家门口,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文化基因的传承,文化自信的确立,文以化人的浸染,让包头故事更加动听,让草原钢城更加灵动,让包头人民更加幸福,也让包头的文明力量更加坚固强健。

  百倍其功迎挑战,厚积薄发终有时。心怀梦想的包头儿女必将以更加高昂的姿态、更加文明的力量,向着再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自信迈进。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用爱和担当,让塞外钢城显得格外温暖。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他们更是以自身的绵薄之力,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力量,支撑起这个城市生生不息的希望。

志愿者为老人义务理发。图片来源:包头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有的理发店都关门了,志愿者胡静在得知奔赴抗疫一线的人员都有理发需求时,到12个执勤点为100多位工作人员免费理发。

  青山区富润小区居民韩文英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在天寒地冻中,登记出入车辆,检测进入居民体温,发放宣传资料,践行着志愿者的奉献与担当。

  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彰显时代新风、民族担当的“逆行者”涌现出来,他们闪耀着善良、担当的光辉,让这座城市迸发出众志成城的力量。

  在包头,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文明风尚,提升着城市的文明程度。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39.7万人,占建成区人口比例18.86%,志愿服务组织1615支,活动覆盖近200万人。

  在传承和播撒文明的过程中,志愿服务从规模质量、活动内涵、制度规范等方面实现了质的跨越。

  在自治区率先颁布实施《包头市志愿服务条例》,建设五星级志愿者工作室,依托志愿服务学院开展培训,举办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打造“无印童年”“为盲童献声”等公益项目……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组织化让道德的力量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传递着温暖和力量。

  以利民惠民增添城市魅力

  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在城市里生活得更舒适、更便捷,更幸福、更美好。这既是市民的内心愿望,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初心所在。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包头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入手,以再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着力打造舒朗大气、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和水清地绿、天蓝云白的生态环境。

工作人员讲解垃圾如何分类。图片来源:包头日报

  今年三月份以来,全市上下开展了环境卫生治理、健康知识宣传等爱国卫生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卫生意识和参与意识,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良好环境。

  “十星家庭示范户”评选、“勤俭持家·致富圆梦”活动、选树生态文明“示范村”“示范户”、以小品、快板、相声、歌曲等形式巡回宣讲脱贫先进典型事迹,让文明新风吹到田间地头。

  一个个崭新的阵地,满足了农牧民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习近平用典讲习会”、“斯琴说法”、“爱国电影免费放”、“蒙古包里的文明实践厅”等平台,让他们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

  文明之风浩荡来,鹿城无处不飞花。

  初夏清晨,固阳县怀朔镇二约地村68岁的村民郝振荣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始了精彩的一天,看电影、唱山曲、听扶贫宣讲……在寓教于乐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心里深深扎了根。

  正午时分,九原区全巴图敬老院孤寡老人的餐桌上一把把嫩得能掐出水来的蔬菜摆上了桌,九原区锁纳村支农活动基地的绿色有机蔬菜每天都会经义工之手准时送到敬老院,让孤寡老人吃上新鲜健康的食材。

  夕阳西下,土右旗将军尧镇朝阳村的留守儿童放学后来到村里的图书室,19000册图书为孩子们打开了眺望外面世界的新窗口。

  一粒粒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在鹿城大地发芽、开花,又将芬芳弥漫在每一个百姓的心间。

  以志愿服务凝聚向善力量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带头义务献血。图片来源:包头日报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体现于外表,更在于其“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温暖。

  石拐区白狐沟街道脑包沟村村民张二玲,婚后42年,如母亲一样一直照顾三个患有智障、聋哑、肢残多重残疾的小叔子,用责任和爱心诠释着道德的真谛。她无怨无悔孝老爱亲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也让她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张二玲耕耘着一个家庭的文明,而韩锐却把文明播撒给一群人。

  在土右旗海子乡黑训营村,韩锐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长者饭堂”,专门解决农村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10元钱一顿饭,7天不重样,荤素搭配,家常便饭,全村20多位老人从此没了后顾之忧。

  事实上,中国好人半生戍北疆的阿迪雅、中国好人“王三黄河水上救援志愿服务队”、中国好人蓝天救援队傅钰、全国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陈文学等一大批包头的志愿者早已为人们熟知,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志愿者群像”。

  “好人”现象就像一股股无形的力量,引发了市民素质的“森林效应”。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文明”已成为包头最醒目的标签。

  雷锋车队的李师傅十几年义务接送病人、学生、老人400余次;退休大夫王有德常年免费为社区妇女儿童看病;市民张晓军每周两次义务给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包头日报 赵遐 宫伟恩)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