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提炼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既记录着乡风民俗、生产生活的场景,更寄托着劳动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与向往。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乡土文化在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逐渐消逝甚至消亡。没有乡土文化,游子何处觅乡愁?缺少乡土文化,纯朴乡风、乡村文明哪里有归宿?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并采取多种形式和有效措施挖掘、保护和弘扬乡土文化,以乡土文化凝聚精神、涵育乡风文明。
乡土文化是乡风文明的根和魂。众所周知,能够历经岁月淘洗和历史沉淀而流传至今的乡土文化,都是我国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地方戏曲、乡风民俗,民间手艺技艺等,这些乡土文化陪伴着我们一同成长,刻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融进了我们的血脉之中。不管我们走多远,身在何处,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忘记这些乡土文化。有了这些乡土文化,我们就如同有了根和魂。无论家有多远、路有多么漫长,我们都会想念家乡、思念故人,并迸发出热爱生活、努力工作的激情。
在贵州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非遗传承人杨昌芹(右一)在非遗“赤水竹编”培训基地指导学员制作竹编(2019年1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倡导乡风文明需大力弘扬乡土文化。倡导乡风文明,乡土文化是根源和基础。缺少乡土文化这一深厚底蕴,乡风文明就如同无根的浮萍。所以,我们要想推动乡风文明,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留住乡土文化、激活乡土文化,大力弘扬与创新乡土文化,使其散发出新时代的魅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将良好的家风家训、纯朴的乡风民俗、优秀的传统美德等乡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将乡贤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的故事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示范,让乡风文明多些乡土文化韵味,多些乡土文化支撑。
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乡风文明,留住乡愁记忆,要大力保护乡土文化,留住乡愁,多用乡土文化涵育乡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