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林: 奋斗的青春更出彩

2020-05-20 11:03:26 来源: 平原晚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在山区工作的李凤林

□记者 李蕊

大山上的“风车”在为人们带来清洁能源的同时,还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可是这道风景线背后却饱含了风电场建设者的艰辛与汗水。家住我市南高村的李凤林就是风电场建设者中的普通一员。出生于1995年的李凤林是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能电力工程部渑池风电场项目(以下简称“渑池风电场项目”)测量员。前不久,被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为图纸“着陆”崖壁凿路

“渑池风电场已经并网发电投入生产了。”5月18日,记者联系上李凤林时,他已经转战南阳老庄风电场工作了。

2018年的夏季,渑池风电场开工。该项目位于山区,具有山高林密、坡陡弯急、断崖较多的特点,且施工区无水无电,施工战线长,施工难度特别大。偏远的山区、恶劣的气候环境和艰苦的施工条件,为测量放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李凤林被调派到该项目做测量员。他由最初的不适应到坦然面对,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

作中去。“我们就是开路先锋、探路者。”李凤林说,测量工作是建场的第一道工序,是让图纸设计“着陆”。根据图纸设计在实地进行准确放线、定位,进行开场道路建设,只有做好这一步,才能将设备运到山上。

有时候实地条件特殊,图纸设计无法“落地”,李凤林和同事需要根据实地情况重新勘探,找出对应坐标,重新设计、定位、测量数据。比如有一处断崖,图纸上看不出来,李凤林和同事经过对周围地形的勘探,发现无路可绕,只能从断崖上面过去,他就手脚并用像攀岩一样爬到断崖上,找准测量点,定好坐标,后期调派来挖掘机,硬是一点点地在崖壁中间凿出一条路。

密林中作业不畏艰苦

每次进山,李凤林和同伴们都要背上五六斤重的测量仪器,带上干粮和水,做好在山里待上一整天的准备。“我们会随身带一把小镰刀,用于砍树枝开路。”李凤林说。山路不好走,更何况还是在没路的情况下走,他一年就磨破了5双劳保鞋。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或弯腰屈膝钻密林,或沿着山路一边测量一边记录数据,从酷暑到严寒,饿了,吃口随身带的干粮,困了就地眯一会儿。

有一次刚下过雨,山路湿滑,尽管已经很小心了,但是李凤林还是滑倒了,一屁股坐在地上,裤子磨破了,就连皮肤都被磨出了道道血印,他忍着疼痛,在同事的搀扶下走下山。

李凤林出生在城市,身为一名“95”后,可以说从小到大没吃过太多苦。曾经有人问李凤林,刚参加工作就分配到野外作业,有没有觉得很辛苦、很失落?李凤林总是笑呵呵地说:“确实辛苦,不过在这种地方奋斗、历练,收获更多。”他把经历当成锻炼自己的契机,把吃点儿苦当成人生的财富,不断锤炼提升岗位技能。

疫情中担当笑对人生

工地上的建筑工人来自五湖四海,在今年疫情期间,建筑工地也是重点防控区。李凤林坚持学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并积极向同事和亲朋分享。他自告奋勇地承担起工作区域内的消毒工作,认真进行消毒并做好记录。随着项目逐步复工复产,他按照要求认真做好返工人员信息统计,做好返工人员的体温测量及记录。

李凤林性格开朗,喜欢运动和武术,每年都积极报名参加单位组织的乒乓球、篮球比赛。当心情浮躁时,他也会练练书法,平复心情。李凤林以生活开心快乐,工作上就会开心快乐的生活态度来对待人生。

青春只有经历奋斗才更加闪光。“业精于勤,荒于嬉。”是李凤林常说的一句话,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不平凡,充满激情的他通过磨练,依靠努力,实现了一名普通大学毕业生到成为一名优秀技术员的转变。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