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态势逐步向好,各地景区开始有序恢复开放,久未出门的国人也纷纷憋足了劲,各自规划着自己的出游路线。然而,景区“复苏”首日,就出现在长城上刻字这样的事情,无疑是非常刺眼的,也结结实实地给一众游客敲响了道德警钟。
保护文物古迹,文明有礼出行,本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然而,近年来诸如石头砸古钟、奔驰闯故宫这类的新闻屡见报端,频频刺痛国人神经。尤其是在当前,抗击疫情成果初显,景区好不容易开门,却遭受这样的对待,也难怪惹了众怒。
随着国内景区限制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外出旅游消遣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但长城上刻字这种不文明行为千万不能“复工”,它损害的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形象,还有中国游客的集体形象,更会拉低全体国人的道德水平。
文明不是小聪明,出行更需真践行。文明旅游的真正落实落地,需要景区在科学管理和文明引导上创新方式、加大力度,营造文明旅游浓厚氛围。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要用好“禁止旅游黑名单”“游客信用管理”等制度平台,堵住监管缺失“漏洞”,对以身试法者严格管理和从重处罚,使其不文明行为在全国范围内联网生效,一处不文明就应处处受限制。作为游客个人,要自觉践行,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景点游玩时不乱插队、游园时不摘花折柳,这些看似小事,却是文明素养最生动、最具体的体现。
这次疫情已经让很多人认识到小个体、大文明的意义所在,游客在旅游中的一言一行,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道德水平,更是展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整体文明素质及精神海拔的一扇窗。从我做起,践言践行,争做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才能让文明出游在全社会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