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在甘肃敦煌,有这样一些抗疫家庭,他们或是丈夫妻子,或是父母子女,或是兄弟姐妹,甚至是祖孙三代齐上阵。他们无畏逆行,夜以继日地战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用自己的方式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他们的行动完美体现了一个家庭的良好家风,凝聚了强大的战“疫”文明正能量,引领着敦煌48000多家庭好家风的传承与发展。
夫妻档蓝白守护
宁学东、魏兰兰和王彦宏、殷瑾家庭在疫情突袭之时,作为医生与警察的他们“逆向而行”,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同时也向敦煌人民展示了他们良好的家风家训:疫情当前,警察不退!医者仁心,义无反顾!
2020年的春节对宁学东、魏兰兰家庭来说很特殊,疫情开始的十多天里,夫妻俩没陪家人吃过一顿团圆饭,见面不超过三次,没和孩子们放过一次烟花。宁学东是敦煌市疾控中心办公室主任,作为此次疫情敦煌疾控中心综合协调和后勤保障组组长,他义无反顾投入一线战斗。不管是协调防疫物资、调度运输车辆,还是带领人员进行公共场所消杀,他都尽职尽责,关键时刻还要当好采购员、驾驶员、派送员。妻子魏兰兰是敦煌市公安局党河派出所民警。看着丈夫凌晨时分赶去单位的背影,她会觉得很担心,望着孩子们熟睡的小脸,必须到单位值班备勤的她感到很内疚。她说:“无论多忙碌,无论多辛苦,我们都不会退缩,身为医者、身为警察,我们都明白只有大家平安了,小家才会平安,只有大家团圆了,小家才更团圆。”
王彦宏是敦煌市医院放射科主任,在疫情防控期间,每天为发热病人和疑似新冠肺炎病人进行胸部拍片和CT筛查。妻子殷瑾是敦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副大队长。自疫情防控以来,一直坚守在敦煌市民中心公安大厅出入境服务窗口,及时接听群众咨询电话和答复在疫情防控期间移民与出入境管理工作各类问题。由于两人都奋战在抗疫一线,所以家中两个孩子无人照看,只能托付给年迈的父母照顾。十四岁的女儿会因不理解而有点小情绪,三岁的儿子常常会因为看不到爸爸妈妈而哭闹。王彦宏、殷瑾虽然疼在心里,但却从不会忘记自己肩头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我们要让他们从小就学会担当,从而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育他们有国才有家,永远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他们如是说。
村医“父女兵”携手抗疫情
在敦煌市抗击疫情阻击战中,李天喜、李淑珍村医“父女兵”一直奔波在路上。女承父业,救死扶伤,让更多的人平安健康是他们的家风家训,这次疫情阻击战中,他们更是不怕危险,义无反顾地守护着一方健康,传承着良好家风,也传承了一份热爱与赤诚。
“要勤洗手,出门戴口罩;远离人群,不聚会,减少出门;每天开窗通风;不碰野味;如有不适,及时就医;体温正常,但是也不可以随意出门;不要恐慌……”李天喜与女儿李淑珍每天在敦煌市肃州镇河州堡村挨家挨户量体温、做检查、搞宣传。
李天喜今年60岁,1979年开始行医,在河州堡村卫生室做村医已经有41年了,村里老老少少身体状况他都了然于胸。他的女儿李淑珍从小在村卫生室长大,跟着父亲耳濡目染,大专毕业后毅然回到了家乡留在村卫生室工作。为有效阻击新冠肺炎疫情,李天喜父女俩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坚持在岗,在村卫生室设立预检分诊台,随时配合村干部做好疫情防控宣传、返乡人员的摸排和居家医学观察等工作。村民出不了门,他们就背着医疗箱挨家挨户上门服务,乡亲们看到村医亲自上门做宣传,听着自己信赖的医生宽慰的话语,也不再恐慌,纷纷表示要听医生的话,勤洗手、不聚集、不添乱。
河州堡村约有村民2000人,从外地回家过年人数约90人,为避免村民麻痹大意,除了日常诊疗外,父女俩成为全村防疫战线的第一道“堡垒”。“他们父女二人对我们村防疫工作帮助是巨大的,除日常诊疗外,他们还上卡口、量体温,走家串户做宣传,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毫无怨言,我们全村老百姓感谢他们。”河州堡村党总支书记张宏说。李天喜父女开心地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就要在关键时刻发挥好作用,我们在村子里几十年,家家户户都很熟悉,经过频繁的宣传动员,大家的防范意识都有很大提升,这是最让我欣慰的事,只要大家安全了,再苦再累也值得。”
“夫妻档”医生为战“疫”推迟婚礼
“待到战‘疫’胜利,春暖花开, 我再为你披上婚纱,做我最美的新娘”, 这是战“疫”来临,新郎马强给自己的新娘马格夜的承诺。夫妻俩坚信只有守好大家,才有自己的小家。
马强和马格夜夫妇都是敦煌市医院的医师。2020年1月30日,原本是他们举办婚礼的日子,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这一切。1月26日,还在老家筹办婚礼的马强接到科室的电话,由于防控疫情需要,全院所有人员取消休假即刻返岗。年前婚宴已经订好了,客人也都请了,蜜月的路线也规划好了,这可咋办?在农村,结婚办酒席是家中乃至家族中最大的事情,怎么能随便取消呢?这不是让人笑话吗?但疫情紧急,怎能不顾大局呢?两人毫不犹豫地取消婚礼,并耐心地做好双方父母的思想工作,辞别亲人,立刻返程。
回到医院,马强主动请缨,承担起发热门诊坐诊任务,他说:“我是年轻人,父母不在身边,爱人也非常支持我上一线,没啥牵挂,我身体好,能抗住,而且我年前就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我要用行动来证明。”发热门诊要求24小时值守,防护服都是一次性的,穿脱极不方便,为了节省防护服,他尽量减少进食和饮水,24小时下来,脸上、鼻梁上被护目镜勒出了印子,戴手套的手被汗水泡的起了皱。谈到这些,马强总是淡淡一笑:“这不算啥,只要把疫情防控住,就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妻子马格夜是消化肿瘤科的医师,回到敦煌后,听说全院要抽调内科医师支援感染科,她找到医务科表明自己的态度:“我丈夫在发热门诊一线,我也要去,和他并肩战斗。”
就这样,夫妻两个人一个在发热门诊、一个在感染科病区,一个班24小时,夫妻俩几天都见不上一面。但他们能为抗击疫情比肩奋斗而感到无比幸福,能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贡献力量累并快乐着……
“父子兵”“母女花”共同奏响疫情防控的“最美华章”
当新冠肺炎疫情来临,在敦煌市的社区党员、居民和志愿者中涌现出一个个主动请缨、积极作为的“父子兵”“母女花”,他们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构筑起了群防群控的坚强防线,他们一家人齐上阵的勇敢精神描绘出了一幕幕“最美逆行”和“最美家人同框”的感人画面,也展现了他们守望互助的良好家风。
46岁的王飞和19岁的儿子王建博是古城社区志愿者中的一对“父子兵”。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同时也是一名党员,在得知社区需要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时,王飞带着儿子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到了社区志愿者的队伍中,用最朴实的行动为抗击疫情做着自己的贡献。
王飞说:“作为一名志愿者为咱们这个社区值守,尽一点咱们应有的力量,我也感到很荣幸。我把我儿子带上来,就是让他能够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感受到咱们这个社会的温暖,激发他对社会的责任感。”王建博说:“就是想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给亲戚朋友们宣传一下防疫知识。我父亲也在做这个志愿活动,我们就想为防控疫情做点贡献,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心。”
王旭燕和顾越是一对母女志愿者。16岁的顾越是一名学生,当她看到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在楼下辛苦值守时,她主动跟妈妈提出加入志愿者队伍,白天学习,晚上和妈妈一起去楼院值守,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疫情防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顾越说:“现在疫情形势严峻,我是一名学生,只能选择晚上跟妈妈出来一起执勤,也希望我的这一小小举动可以为这次疫情防控做点贡献。”王旭燕说:“看见别的地方的志愿者每天都辛辛苦苦的,我也想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带着孩子晚上一起来值岗,就是给孩子做一个榜样,为咱们社区防控疫情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敦煌抗疫的战场上,还有许许多多夫妻档、父子兵、母女花、全家队,这些普通平凡的抗疫家庭在良好家风的引领下,把点点文明的正能量凝聚在一起,最终形成了敦煌强大的战“疫”合力。良好的家风涵养出敦煌人优秀的品质,他们用担当和汗水书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抗疫赞歌,用实际行动播撒着文明的种子,传递着浓浓的爱心,传承着良好家风,让敦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有爱、更温暖。(张自莲)
责任编辑: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