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造车新势力相继登台亮相,传统车企探索转型之路,新能源汽车行业正蓬勃发展。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累计销量110.9万辆,同比增长3.9%。
近期,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印发,提出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不仅从顶层设计上为未来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具体路径,也为行业发展注入动能和信心。23日起,人民网推出“展望新能源汽车产业”系列观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剖析产业现状,前瞻未来走向。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推动下,人工智能与信息通信技术赋能新能源汽车,促进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深度融合,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方兴未艾,新能源汽车加速智能化、网联化变革。抢抓智能网联汽车重大历史机遇,将有效解决汽车社会面临的交通安全、道路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国探索出一条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路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国方案发展路径推动行业共识形成。“十三五”期间,我国明确提出并坚持智能化与网联化充分融合的技术发展路线,基于中国的基础设施标准、联网运营标准、新架构汽车产品标准,探索出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径。该路径充分融合智能化与网联化发展特征,坚持中国特色的车路协同发展方向,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发展。组织成立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联合国内外企业开展基础技术研究、技术转移扩散、首次商业化应用和创新公共服务,提升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及相关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智能网联汽车公开道路测试实现突破。2018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实现从测试场到开放道路的重大突破。截至2020年11月,全国20多个省市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超过3200公里,累计为70余家企业发放超过400张道路测试牌照,安全道路测试里程超过460万公里。此外,多地探索道路测试政策创新,开放自动驾驶载人载物测试。
具备L2级自动驾驶功能车型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推广。经过多年的努力,L2级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得到成熟应用,2020年1月-10月,我国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4.6%。其中,新能源汽车中的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渗透率达到24.1%。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定位,一汽红旗、东风岚图、蔚来汽车、比亚迪汉为代表的高端品牌和高端车型推动国产汽车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多场景高等级智能网联车辆已在全国多地示范运行。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出租车测试运行,合计运行载人测试车辆超过100台。在园区、港口、矿山、停车场、厂区等限定区域,以及接驳、环卫、消杀、物流配送等特定场景的自动驾驶示范应用项目积极开展。以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为载体,开展城市级的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
基础平台打通原始创新、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全链条。计算基础平台方面,形成汇聚芯片厂商、硬件企业、软件服务商、零部件企业、主机厂的新型产业生态,自主可控的自动驾驶车控操作系统攻关进展快速;云控基础平台方面,在北京冬奥会、上海嘉定、湖南湘江新区等地开展示范应用,实现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落地应用;高精动态地图基础平台方面,完成基础地图服务平台迭代开发,在首钢园区、北京亦庄等地实现高精地图与定位服务建设。
C-V2X快速发展产业体系全球领先。我国C-V2X产业在频谱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技术研发与产品、测试验证、终端应用等方面都取得快速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5905-5925MHz作为车联网直连通信专用频段;围绕C-V2X芯片、终端和系统全产业链,构建产业生态体系;组织开展C-V2X“三跨”和“四跨”“新四跨”互联互通测试活动,验证LTE-V2X技术和相关标准,结合高精度地图和定位开展大规模网联应用。
在“十三五”收官之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2035年)》,谋划未来十五年的发展宏图。《规划》明确“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技术发展方向,并提出“到2025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发展目标。《规划》强调,汽车行业正在与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的主体共同形成“网状生态”,融合开放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特征,要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交通、信息通信的融合发展,深化开放合作与交流。
即将步入“十四五”,《规划》的发布进一步凝聚行业发展共识,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促进跨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