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积极扩张到大幅收缩
“第二季度业绩即将出炉,这将是1945年以来汽车行业历史上最疲弱的一个季度。”大陆集团首席执行官Elmar Degenhart表示。他还预测,第三季度会“非常艰难”,营收将高于第二季度,但仍将明显低于上年同期。
为了抵御由疫情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在第一季度净利润腰斩后,大陆集团就已宣布加强成本管控,原计划在今年投资的新信息技术项目、扩大工厂产能的计划,以及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些投资都已被搁置,第一季度投资额削减了26%。相比去年,大陆集团今年的投资额将至少降低20%。
除了大陆集团外,还有不少企业搁置了扩张计划。以大众集团为例,其两年前宣布将在东欧地区新建一座工厂,并最终选址土耳其,但受疫情影响,汽车销量暴跌,现有工厂难以满负荷运转,因此大众集团近日取消了土耳其的建厂计划。“大众是在经济状况(尤其是东欧和中东市场)整体向好时开始计划建厂的。”该公司在发给《欧洲汽车新闻》的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但就目前看来,情况并非如预期。”
此外,日产计划到2023年将全球年产能削减20%至540万辆,关闭印尼工厂和西班牙工厂,并退出印尼市场和韩国市场。雷诺也于近期公布了转型计划,目标是在三年内将固定成本降低20亿欧元以上,并缩减规模,专注于更有利可图的车型。雷诺计划到2024年,将全球年产能由2019年的400万辆调整为330万辆。
如何削减成本?雷诺计划采取的措施包括:削减工程等领域的分包商数量、减少零部件的使用数量、冻结在罗马尼亚和摩洛哥的产能扩张项目、考虑对俄罗斯市场的产能进行适当调整、在全球范围内收缩变速器制造等。
降薪或裁员成“标配”
截至目前,欧洲、北美、中日韩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制造业已经纷纷复工,但在需求下滑的困境下,不堪重负的整车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纷纷祭出了降薪或裁员的大招。在雷诺和日产的重组及转型计划中,雷诺计划在全球裁员约1.5万人,其中法国裁员约4600人;日产则预计在全球裁员2万多人。
英国联合工会近日传出消息,欧洲物流巨头DHL计划裁减2200名为捷豹路虎英国工厂提供物流服务的员工。根据DHL与捷豹路虎签订的合同,此次裁员人数占员工总数的近40%,这些员工的主要工作是将零部件运送到仓库和生产线,以及运输整车。DHL表示,一半裁员是因为汽车产量下滑,另一半是效率提升的结果。
就在今年6月,捷豹路虎母公司印度塔塔汽车宣布,计划在捷豹路虎公司裁减约1100个职位,以应对疫情带来的损失。今年捷豹路虎的资本支出也将从此前的30亿英镑减少到25亿英镑。“节省现金、优先考虑资本支出,将投资支出放在正确的领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塔塔首席财务官巴拉吉表示,塔塔正在审查所有业务,并将考虑退出那些没有战略增长价值的业务板块。
即使是财大气粗的德系三强,也在谨慎严控成本。今年6月,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和首席财务官弗兰克·威特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该集团第二季度的经营状况将“非常糟糕”,将不得不严格控制支出,以确保全年实现盈利。
“我们之前的效率目标考虑到即将到来的行业转型,但没有考虑到全球性衰退,因此需要进一步行动。”康林松近日表示,该公司正与劳工代表就节省开支事宜进行谈判。戴姆勒去年11月公布的重组计划是,到2022年裁员逾1万人,而疫情很可能让裁员人数增加。
至于宝马,在今年6月中旬宣布与戴姆勒中止自动驾驶合作的同时,公布了计划裁员6000人的消息。此次裁员以德国境内员工为主,将通过提前退休、不续签临时合同、终止冗余职位以及不填补空缺职位等方式来完成。
降薪、推迟发放薪资、无薪休假等措施则更为普遍。通用、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特斯拉、戴姆勒、雷诺、现代汽车集团、博世、大陆集团、李尔等主流车企及零部件厂商均有类似措施,管理层更是带头降薪。
出售非核心资产
为了保障现金流,不少企业选择出售非核心资产来筹集资金。以韩国双龙汽车为例,其面临业绩下滑、无法得到政府融资、被母公司印度马恒达放弃等种种困境,举步维艰,不得不卖掉一些资产。其中,釜山物流中心于4月率先售出,位于韩国首尔九老区的一家服务中心随后也作价18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6亿元),卖给了资产管理公司PIA,而人才开发院、天安物流中心等也在拟出售行列。可以说,除了平泽工厂、昌原工厂等核心生产设施外,其他资产都在出售考虑范围内。至于马恒达,则计划放弃对双龙的控制权,正在寻找新的投资者作为“接盘侠”。
同行雷诺三星也考虑出售部分支店和服务中心,通用韩国公司则与工会协商,打算出售富平物流中心的土地,并关闭昌物流中心和济州零部件中心。
雷诺则在5月初传出消息,有意卖掉其法国总部的一栋大楼。“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希望在今年年内卖掉这栋大楼。”一名知情人士透露,雷诺房产管理部门正在着手多个类似项目,可能会出售更多房产。
另外,戴姆勒近日宣布,由于产能过剩、欧洲地区新车需求量暴跌,该公司计划出售其位于法国汉巴赫工厂,以优化全球生产网络。该工厂负责生产smart品牌车型,一旦出售,smart车型的生产将由法国转战至中国。
可以想见的是,当市场红利不再,在疫情及汽车业转型的双重背景下,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都在加速调整和重组,以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