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 超
编辑 | Jane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中国汽车历史并不长,因为世界汽车历史也只有短短的134年。中国汽车工业发轫应该从规划蓝图开始,基本与共和国同龄,距今已有七十年。但是,作为一个产业,一个新生的产业,一个后来的支柱产业,中国汽车史料却不甚完善,甚至有些粗疏。
这不能不说是件憾事。
有这样一个女孩子,她用了十几年美好时光,走进中国汽车历史。她寻访了百余位中国汽车人,翻阅了无数资料,写出了数百篇报道,出版了四部系列丛书,为中国汽车发展史的充实和梳理做出了无法替代的贡献。
她,就是我的朋友——葛帮宁。
和帮宁相识还是十四年前,彼时我正在青岛做南京菲亚特经销商。2006年8月,青岛召开第十六届国际啤酒节。因为南京菲亚特冠名青岛啤酒大赛,时任南京菲亚特CEO的马思博先生(Mr.MASSI)专程前来参加盛典。
南京菲亚特总部通知我们,北京一家汽车杂志要来采访马思博,要我们负责全程接待。
8月26日,我迎来了贾可和帮宁。贾可是我认识的最优秀的一位汽车媒体人,他精力旺盛、雄心勃勃、思想深邃、文笔犀利,是不可多得的媒体人才。
帮宁跟随贾可一起到来,她瘦瘦的,留着短短的头发,显得年龄更小。她的眼睛像猫咪一样闪闪发亮,也有着猫咪一样的温柔。但是我能感觉到,她身上有着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干练,让人不可小觑。
此后,我陪伴他们完成对马思博的采访,参加青岛啤酒节的颁奖盛典,游览青岛美景,并且认真地参观了我们的4S店——我们早已是南京菲亚特排名全国第一的经销商。
在这段相处不长的时间里,我们彼此讲了很多话,互吐心曲,大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激动。贾可谈及他办杂志的初衷——绝不去办那种已经滥觞的汽车产品媒体,而是要用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思想、深刻的报道,把杂志打造成中国汽车意见领袖平台,为中国汽车发展竭尽心力。
对此,我深以为然。我也对他们讲了一些对中国汽车行业的看法和对汽车营销的浅见。他们一直在静静地听和记录。
他们完成采访返京,我们依依惜别。时光荏苒而过,忽忽已是数月,我已逐渐淡忘此事。可突然间,有各地朋友纷纷来电告知,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有关我的报道。南京菲亚特方面也来电说,有本新的汽车杂志,刊载了对马思博的采访。
我赶紧查询,才知道杂志早已寄来,是《汽车商业评论》第001期(创刊号)。其中有采访马思博的报道《南京菲亚特变局》,有对我们4S店的报道《做别人无法复制的事》。原来杂志寄来后,被公司员工接收,就一直在员工和菲亚特车友中传阅。等杂志到我手中时,几乎都被翻烂了。
这两篇文章,均出自帮宁之手,杂志也是她寄来的。为此,我写信给帮宁,一是为我收到杂志没有回音而道歉,二是对她的文章表示钦佩和感谢,三是请她再寄几本杂志来。
我和帮宁的友谊从此开始。
回想和帮宁的交往历程,真正让我们达到“知音”和“莫逆”的,还是因为她的“口述历史”。
按照帮宁的回忆,她和贾可从青岛回京不久,一个天高云淡的下午,在位于东三环的一家上岛咖啡店里,他们几个心高气傲的“小人物”一致决定,摒弃行业千篇一律的报道手法,用一种叙述方式重新记录中国汽车历史。
他们开始寻找那些在汽车战线上奋斗了一辈子的老汽车人,希冀借此还原那些因无情岁月吞噬,而极有可能消失掉的历史真相。
对中国汽车界,对中国汽车历史,对中国汽车人深具影响的汽车“口述历史”就这样诞生了,帮宁是栏目的首席撰稿人。
既然是口述历史,首先要有口述之人,这是帮宁的当务之急。由于我的岳父孟少农先生是中国汽车工业创始人之一,因此,我和夫人孟运与一些中国汽车老前辈们保持密切来往。我们努力把这些关系给帮宁搭上,特别是当找到时任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滕伯乐后,中国老汽车人的大门就完全对她打开了。
在这个领域,帮宁如鱼得水。她的才华得到充分展现,也得到老汽车人们的充分肯定。这些汽车老人逐渐把帮宁看作自己的孩子,对她予以充分信任。
他们打开自己的心扉,唤醒久已尘封的记忆,激荡起青春的热血,或激昂讲述,或娓娓道来……当我们看着帮宁用心血写成的那一篇篇“口述历史”,就能深切感受到老汽车人对中国汽车事业刻骨铭心的深爱。
从2006年到2010年,三年间帮宁采访了50多位老汽车人,写出了50多篇“口述历史”。这些历史实录以生动个体,以亲历故事,以翔实史料,全方位折射出那个在激情燃烧时代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人所做出的无私奉献和恢宏业绩。
这些讲述,对中国汽车发展史做出极为重要的校订和补充,尤其是当一些老汽车人做完“口述历史”后,因年高而辞世,但让他们欣慰的是,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们留下了这笔宝贵财富。
随着口述历史素材不断积累,参与“口述历史”的老汽车人不断增加,以及“口述历史”在业界和社会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汽车口述历史的系统化、系列化课题便摆在《汽车商业评论》和帮宁面前。
“口述历史”升级已刻不容缓。
2015年,帮宁编著的中国汽车人口述历史系列丛书之《拓荒》问世。这本书记录了中国汽车工业初始阶段从无到有的历史轨迹,有着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按帮宁所说,这是对中国第一代汽车人的追溯与还原,也是她作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记者后,开启的一段意义非凡的征途。
征途开启,就不能停步。继《拓荒》之后,2016年中国汽车人口述历史丛书之《红旗》出版,2017年中国汽车人口述历史之《东风》出版。
这套系列丛书的问世,极大地充实了中国汽车发展史的内容,厘清了中国汽车发展史的脉络。对中国汽车界来说,功莫大焉,善莫大焉。每当和帮宁论及此事,她只用八个字作答——既是责任,亦为使命。
2018年3月,帮宁离开《汽车商业评论》杂志社,创办微信公众号——帮宁工作室(gbngzs)。此时的《汽车商业评论》相比十二年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它已发展成为中国汽车杂志的标杆,在国内外都有着相当影响。而帮宁已是杂志社常务副主编,成为分量颇重的汽车媒体人。
很难想象,这种情况下,她还会像年轻人一样再去创业弄潮,可她就偏偏迈出了这一步。
我倒是能理解她。帮宁看起来柔弱,实际上有颗坚强的心。她不甘平庸,勇于挑战,既挑战事业,也挑战自己。我逐渐清晰了她的思路,她在立足和方向上都有重大转变——她已经把互联网作为载体,在媒体时效上做了彻底强化。
她的眼光也随之发生偏转——不再仅仅是向后看,也要向前看。帮宁认为,做口述历史是做过去与现在的对话,而“帮宁工作室”还要做现在与现在的对话。
她的对象不仅仅是“老汽车人”,更有“新汽车人”;她的工作也不仅仅是客观记录历史,而是闯入汽车发展浪潮中,去记录汽车商业进程,去高端访谈汽车业的重要人物,去记录他们的情感,去发现他们的故事,去理解他们的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