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曙光
10多年前的新乡,居民在6层单元房上通过垃圾通道直接向楼下倒垃圾,导致居民区成了蚊虫滋生地。2002年,我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五城联创”以后,将楼道垃圾通道全部封掉,改为垃圾储存池,后来又将垃圾储存池更换成了绿皮垃圾桶,很大程度减少了垃圾的存放时间和垃圾量。但不管哪种形式的出现,之前在居民小区都很少有垃圾分类的情况。
随着人们对环保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今年4月,我市出台了《新乡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全面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这一垃圾分类的变革,也体现了文明生活的变迁。如何打赢生活垃圾分类这场硬仗,近日记者采访了市城管局局长祁新明。
“垃圾分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市城管局局长祁新明说,生活垃圾分类事关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看似小事,实则是关系民生的大事。生活垃圾如果不进行分类,就只能以焚烧和填埋的方式来处理,焚烧会失去大量再生资源的利用价值,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而用填埋的方式处理不分类垃圾,就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污染地下水。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既改善了我市城乡居民环境,促进垃圾资源有效利用,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说垃圾分类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根据国家、省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要求,我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实行四分法,即有害垃圾、湿垃圾(餐厨或厨余垃圾)、干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经市委、市政府同意,高新区作为市中心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区,计划于8月底召开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启动仪式,试点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将全面展开。同时,各县(市、区)在一个乡镇或一个街道(小区)明确各自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
另外,我市所有党政军机构、社会团体、驻新各大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及相关单位要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并开展生活垃圾前端清运车辆的规范整治工作和生活垃圾分类配套设施计划和建设工作。同时利用电视、广播电台、报纸、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等各类媒介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传播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方法,做到家喻户晓。
下一步,生活垃圾分类将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统一规划、保障有力”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建立健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协调机制,制定政策措施,组织开展评估,开展示范片区,支持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把生活垃圾分类情况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各级都要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和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明确专门机构,积极筹措资金,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市领导包区、区领导包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领导包社区的责任体系,对生活垃圾分类组织开展监督和评价。要求各县(市、区)编制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明确配套政策、目标任务、重点项目。
祁新明表示,垃圾处理要遵照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必须从前端抓起,从基础抓起。首先将生活垃圾中占一半左右的餐余垃圾分离出来,由简到繁从低级向高级过渡,由局部向全局,由城市向乡村发展,成熟一类、分类处理一类,成熟一片、巩固一片,不断完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据了解,目前我市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清运、分类中转(储存)、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方面需要配置和建设与生活垃圾分类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如分类容器、分类清运车辆、分类中转(分拣、储存)站(中心)、分类运输车辆和分类处理设施设备等方面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希望政府部门和从事与垃圾分类处理相关的社会力量整合起来,共同加入垃圾分类的队伍中来,发展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垃极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资源回收利用和垃圾分流处理,若后续回收、利用、处理跟不上,就会使垃圾分类失去意义。”祁新明说,作为政府管理部门,我们要兼顾各环节协调发展,工作重心要放在出政策、出指引和落实监管方面,做好宏观规划和调节工作,制定企业进入和退出机制,加强行业监管,以垃圾分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