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萌萌 申长明
开栏语
随着各中小学校期末考试的结束,学生们即将迎来快乐的暑假生活。学生的安全问题也随之成为社会、学校及家长关注的重点。暑假往往是孩子发生危险的高发期,为了增强家长和孩子的暑期安全意识,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
天气越来越热,游泳成了很多人消暑纳凉的第一选择。但是,每年暑假都会有中小学生溺水事件发生。就在6月19日,焦作沁阳王曲乡一名刚参加完高考的男生,在沁河边游玩时不幸身亡。一个个溺水事件的发生,一次次刺痛了人们的心。因此,避免暑假溺水事件发生,成了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的问题。
现场 河渠附近已竖有安全警示牌
6月22日、23日,记者走访了牧野湖、卫河、人民胜利渠,发现水岸附近都竖有“水深危险 注意安全”等类似的安全警示牌。
“看见了没有,上面写着这里不能靠近游玩,不能游泳。”22日上午11时许,在人民胜利渠黄河口附近,一名女子严肃地给在附近玩耍的几名孩子讲解着。
“孩子天性爱玩水,暑假的时候,家长一定得绷紧弦,别让孩子发生溺水事件。”采访中,谈起暑假安全防溺水这个话题时,家住人民中路的刘女士说,她的儿子在渠东小学上二年级,因为每年暑假网上都传有学生溺水事件,所以她平时经常教育儿子,不要到河渠、池塘边等危险的水域玩耍。如果遇到他人溺水,一定要及时帮忙呼救,不要盲目施救。
学校 做好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
暑假期间,为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我市各中小学校又是怎么做的呢?23日上午,记者采访了和平路小学副校长韩兴发。
韩兴发说,暑假是中小学生溺水事件的高发期。为此,每年暑假前,他们除了给学生家长发放一封暑假安全信外,还利用安全教育平台,播放溺水事件视频、宣讲防溺水常识和技能。暑假中期,会让学生进行返校,再次进行安全教育,让防溺水等安全意识深入学生、家长心中。
“暑假安全,责任重于天。作为学校,我们会深入宣讲安全常识。希望家长朋友们,也要注重暑期安全,让孩子过一个安全、快乐、健康的暑假。”韩兴发这样说。
除了学校给学生、家长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外,我市部分乡镇也深入基层,给大家宣讲防溺水安全知识,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
据了解,上周,封丘县赵岗镇召开了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工作会议,成立了预防未成年人溺亡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挂条幅、写标语、出宣传栏、开防溺水主题班会、播放防溺水宣传片、与家长签订防溺水承诺书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预防溺水常识和责任,让全镇防溺水思想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另外,该镇开展了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加强河道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在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责任人立即进行整改,及时消除隐患。在事故易发河段设立醒目警示牌,杜绝未成年人下河游泳。
医生 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很重要
预防溺水和溺水后的早发现及正确处理都很重要。
市二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刘宝山说,大部分溺水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和减少伤亡的。在加强预防的同时,家长及监护人也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一旦发生溺水事件,除了常规施救、水中救援、自救、互救外,还要进行医疗或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因此,在这些施救过程中,应掌握正确的施救方法。
刘宝山介绍,发生溺水事件后,正确的常规施救方法是,施救者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快速上岸,救援过程中最好让口鼻露出水面。施救者还得清理和疏通落水者的呼吸道,让落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并用手指快速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同时,施救者还得将落水者呼吸道积水排出。具体的方法是,施救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落水者头朝下、拍背,持续不超过一分钟。
另外,施救者在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已经停止的落水者施救时,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按压。胸外按压部位应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以前后胸壁距离三分之一为度,按压速度应每分钟100次至120次,按压30次后、人工呼吸2次循环往复。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口对口或口对鼻吹气看到胸廓有轻微起伏即可。
在进行水中救援时,不会游泳的落水者要保持头脑清醒,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抢救,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会游泳的落水者,应及时呼人援救,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如果手腕肌肉抽筋,可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
在进行互救时,施救者尽可能脱去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对筋疲力尽的落水者,施救者可从头部接近;对神志清醒的落水者,施救者应从背后接近,用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溺水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溺水者的手臂游向岸边。
需要提醒的是,一旦发生溺水事件,第一目击者应立即拨打120请求医疗急救,第一目击者或急救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要将落水者救上岸,清除溺水者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并打开气道,给予吸氧。然后再进行控水处理(倒水),将落水者放在施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按压背部,使吸入呼吸道和胄内的水流出。最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搬上急救车。
责任编辑: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