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 疏堵保通 超前规划 科技引领——河南新乡交警疏堵保通工作经验

2019-07-09 21:57:31 来源: 人民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法制周刊河南讯(周宾祖 李浩星 张洪宇)2019年6月9日上午,在河南省新乡市的城市街头,上演了一场与时间赛跑,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

 
  9时35分,一个群众的电话报警求助瞬间绷紧了新乡交警的神经,一名家住原阳县黄河滩区的男子因遭遇意外断臂伤势非常严重,正在紧急送往位于市中心的一家大型医院抢救,家属恳请沿途给予交通保障。时间意味着伤者的生命,指挥中心接警后,立即开展交通预判和应急指挥,并紧急开启“绿波带”生命营救通道,铁骑队飞驰护航,沿线警力联合疏通,运送伤者的车辆仅14分钟就穿越半个城区、横跨市区多条繁华干道,伤者被顺利送入医院,经过抢救他脱离生命危险,这场生死救援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赢得一片好评,媒体赞扬新乡交警是“用时间创造生命奇迹的人”。在这起突发事件中,新乡交警快速高效的交通应急保障,不仅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见证了他们近年来大胆创新管理,矢志疏堵保通,打造畅通新乡的新作为、新变化、新效应。

 
  近年来,地处中原大地的新乡市以打造“平安畅通新乡”为突破口,强力破解城市交通瓶颈难题,摸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治堵工作模式,新乡市区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城市交通指数(TPI)常年保持在1.45至1.27之间,交通拥堵、行车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被高德地图大数据研判为全国最畅通的三线城市之一,河南省将新乡圈定为全省城市交通管理治堵工作推进会参观学习点,新乡市还被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三线城市,受邀在深圳市召开的全国智能交通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发言,城市治堵经验在全省、全国得到推广,并引来江西、湖北、陕西、武汉、洛阳、信阳等一大批省内外兄弟单位学习参观。
 
 
  新乡,古称牧野,历史上著名的牧野大战就发生在这里。新乡市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享有“豫北明珠”美誉,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诸多荣誉,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城市,也是国务院确定的豫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境内道路纵横,交通发达,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近年来,新乡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区面积42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120万人,主次干道138条、462公里,但与之相比,全市机动车98万余辆、驾驶人183万余人,呈现“井喷式”增长,道路发展与实际需求严重失衡,加上市区道路均为单一的平面交通,脆弱而滞后的道路基础条件,难以承载每天40余万辆机动车、百万人的密集出行,人车路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堵的城市“流行病”不可避免地波及新乡,长期以来“一堵难疏”的棘手问题,制约着城市持续健康发展,严重影响群众的工作生活。
 
  从市中心到次干道,从行车难到行路难,拥堵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位于核心区的平原路、胜利街、劳动街等繁华路段,经常发生大面积的交通拥堵,“路难行、行路难”成为新乡人长期以来无可奈何的街头咏叹调。
 
  面对城市拥堵的挑战,新乡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遵照全国全省开展城市治堵治乱工作部署,在市公安局党委领导下,积极转变思想理念,坚持把“办公桌摆在路面上”,瞄准缓解城市拥堵这一重大民生问题,立足实际,精心谋划,挖潜创新,科学决策,大胆探索建立“科技引领、规划优先、勤务创新、事故快反、警民融合”的城市交管工作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新乡特色的治堵疏堵新路径。
 
  科技引领 以智能交通支撑畅行空间
 
  治堵疏堵,科技当先。支队指挥中心作为重要的指挥决策机构,由机关单位转变为实战主体,从被动变主动,以疏堵保通为核心,充分发挥“最强大脑”效能,构筑强大的空地联动、警网一体管控体系。一是科学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科学设置市区160个可网络调控的智能信号机,实行24小时巡屏,对交通信号实行远程配时管控,总结出道路围挡施工、学校周边路口、多相序、夜间小周期、节假日、区域自适应6套科学配时方案,提高15%至20%的路口通行效率。二是强化路况信息科学分析诱导。与高德地图深度合作,建立红、黄、绿分级预警交通路况网,利用交通广播“交警直播间”一站式发布信息,引导车辆科学合理出行,减少路面拥堵概率。三是建立空地联动管控网。加强视频巡逻,及时捕获路面拥堵点位、事故车辆等信息,调度警力快速处置,针对违法停车等城市顽疾,支队与大队两级空地联动,自动抓拍与人工抓拍相结合,利用严密的管控措施,形成强大威慑力。四是对限行车辆高效管控。自主研发机动车通行管控平台,对货车入市和限号机动车等不同类型的车牌自动抓拍上传,严把市区车辆准入准行关口,利用科技手段实现高效宏观管控。今年以来,指挥中心指挥接处警2.8万余起,查处交通违法12.5万余起,为治堵疏堵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规划优先 借科学手段分配道路资源
 
  针对城区道路缺乏立体交通的实际,支队党委提出“不能因为条件而禁锢思维和能力”,要做“敢于吃螃蟹”的挑战者和创造者,推出了一系列疏堵保通的金点子、新方法。
 
  一是发挥“话语权”优势,每月参加市政府规划委员会,推动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制定落实城市道路建设项目论证审查制度,在道路规划、方案评估和制定等过程中,前置介入“道路建设规划、交通优化组织、路内停车管理、完善交通设施”等环节,抓好预防交通拥堵的前置关口。二是开辟“可变车道”拓展多变空间。支队在市区车流量较大的路口设置12处可变车道,这种车道的可变LED导向标志,与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联动,根据路口交通流量变化,引导车辆驶入车道并通过路口,将固定车道演变为多变通道,通行率提高30%左右,有效拓展了通行空间。三是利用借道左转”破解交通瓶颈。位于核心区的汽车东站路口,左转车道车流量大,经常发生拥堵。支队在车道分配渠化上大胆创新,将靠近路口的中心隔离护栏打开出口,设置借道左转车道,入口处设置可变LED引导提示屏和指示标志、标线,并开辟出可变左转待转道,对交通信号进行科学调整,有效避开车辆在空间和时间上产生冲突。路口改造后,左转道由原来的每个方向1条增至2到3条,一个信号周期通过路口的车辆增加80至100辆。原来需要3个红灯周期才能通过的路口,现在一个灯的周期可以顺利通过。去年上半年,支队陆续在其它9个路口、23个方向开辟了借道左转,通行效能显著提升。四是“设施强警”助力疏堵保通。新增1500余块标志,更换400余套条屏指示灯,安装80公里隔离护栏,施划标线35万平方米,在人流量较大的路段,施划彩色立体斑马线208处,路内临时及限时停车位6万个。此外,还增添30套移动式信号灯,用以应对停电等突发情况。
 
  规划上科学优先,时间上争分夺秒,空间上寸土必争,最大限度转化利用了道路资源,最大限度提高了路面通行效率。
 
  勤务创新 用精细管理打通城市脉络
 
  道路要通畅,勤务是保障。遵照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杨俊杰的要求,新乡交警始终坚持把“办公桌搬到路面上”, 实施网格化管理和弹性工作制,在精细化管理和改革创新上下功夫,着力构建情指融合、勤指一体、动静结合、联勤联动的新模式。一是强化路面勤务管理,积极推行“定人、定岗、定任务、定职责” “四定”交警勤务模式改革,实行机关科室民警早、晚高峰执勤制度,市区高峰执勤点增加到100个以上。二是建立机动快反力量,筹资600万元,购置140余辆大小铁骑,打造70人队伍的交警尖刀“大铁骑”,承担防暴处突、事故处理、交通疏导、爱民便民等职能,累计处置突发事件70余起,处理交通事故1100余起,疏导拥堵9200余次,服务群众7600余人次,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8人,成为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举措。三是加强对学校、医院、景区、商圈、车站等交通拥堵部位的调研跟踪,制定“一点一策”交通拥堵和乱象治理方案,确立了5条交通严管示范路和10条严管示范街。同时,利用高空瞭望监控、“随手拍”、移动警务终端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机动车乱停乱放的动态治理,形成了“日常严管控、阶段强整治”的长效管理局面。
 
  在成功实施上述三大疏堵保通硬招的基础上,新乡交警还大力推动警力前移保障道路高效通行,形成全民治堵社会化大格局。根据研判市区道路由交通事故引发的拥堵比率达60%以上,支队积极建立“指挥中心——路面警力——大小铁骑——事故处理”联动化事故快处新机制,推动事故处理提速增效,并且大力推动警力前移,外派4个事故处理中队,设立22个快赔中心,推行轻微事故快处快赔手机APP,事故接处警工作效率提高63%,实现疏堵保通和高效便民的双重效应。同时,坚持大整治大教育,对机动车和三(四)轮车采取依法限行管理,对各类突出违法行为严管严查不放松。2018年,支队先后组织召开1000余场宣传活动,教育100余万人次,并积极推动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道路科学规划、建设和改造,建立多部门、多警种共建机制,设立47个文明志愿交通岗(站),建立12万人的文明交通志愿队伍,形成全民参与、警民融合的治堵疏堵强大合力。
 
  据统计,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的成功运用,新乡城区车辆通行效率提高65%,市区没有发生一起大范围、区域性的交通拥堵现象,交通指数(TPI)常年保持1.45至1.27之间。同时,2018年市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70人,同比下降9.7%;受伤人数减少979人,同比下降5.2%,全年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显著的管理成效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好评,新乡街头一条条洒满新乡交警智慧和汗水的畅通大道,成为百姓乐道的平安路、舒心路。
责任编辑:李蕾蕾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