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金写人生 ——记新乡市诚城社区党委书记、中原诚信学院院长邓志军的事迹

2019-05-16 17:27:53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邓志军带领党员向党旗宣誓    诚城 摄

《河南日报》记者 史稼轩
  接触邓志军,你会发现,这是一个言语不多但内心世界异常丰富的人;这是一个口号很少但行动起来无比坚定的人。
  接触邓志军,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将对党无比忠诚、做事诚实守信、为人忠厚善良的信念内植于心外化于行的始终如一的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几十年“在党为党,在党爱党”,全心全意为党做事不打半点折扣。入党以来,从做村委会主任,到当乡镇干部;从担任民营企业董事长到出任社区党委书记,忠实于这样简单朴实的逻辑,使邓志军的政治志向至纯至大至坚至刚: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一直在坚定不渝、身体力行地为党的形象、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几十年靠诚信立心,靠诚信立身,靠诚信立世,以诚信走天下。“自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几十年来,邓志军把诚信看作既是自己与他人的一份契约,更是自己与良心的一个约定。遵从良知,捍卫约定,他让企业的诚信殿堂数十年如一日一直灯火辉煌;不仅如此,他还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大力倡导诚信文化,创办诚信学院和诚信博物馆,打造诚信社区,发起“遵守诺言捍卫信誉”诚信行动,使所在企业、社区和城市充盈了诚信的空气。
  ——作为一名成功人士,他几十年始终把眼光盯着弱势群体,盯着困难群众,盯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他们切切实实做实事、做好事、做善事。在邓志军的身上,在他所有温暖向善行为的背后,毫无疑问,有一种触动灵魂、点亮激情的能量在恒久释放……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在几十年看似平凡但充满抉择和取舍的日常中,一般人做不到的,许许多多人做不到的,邓志军做到了:他总是把党、把他人、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忠以为党、信以立世、仁以爱人,几十年来邓志军始终把共产党人的理想品格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熔铸在血脉之中,一方面坚持以自己的实践诠释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使命,以谦恭敬畏的心态守护葆有共产党人的党性纯洁,一方面继承、传续、发扬和光大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优秀的道德基因和生命密码,在一个非公企业的特殊岗位上奏响了一部闪烁人格光辉的动人乐章。
  忠以为党,一诺千金,从在党旗下庄严宣誓那一刻起,几十年前行的路上,对党的热爱和对党的事业的担当,一直是邓志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
  邓志军出生在河南省长垣县马盘池村的一个革命家庭,父亲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3次荣立战功。
  童年的邓志军最爱听父亲在朝鲜战场上不顾个人生死,冲锋在前、屡立战功的事迹;长大后的邓志军又亲眼目睹了父亲严以律己、忘我工作的身教,目睹了当教师的母亲认真负责、帮助农民扫盲的情景;从父母身上,邓志军从小看到的都是当干部怎样为群众服务、怎样为群众谋利益的事儿,从来没有看到过有一丁点儿为自己打算的影子——
  父亲告诉他:“共产党就是为群众服务的,共产党的干部就要永远把为群众做事放在心上!”
  母亲对他说:“听党的话跟党走,做人要一步一个脚印,行得端走得正,不能走错半个脚印!”
  邓志军从小就牢牢记住了父母的嘱咐。
  从小到大,从学校到社会,他一路走来,在人生的每一个关节口上,在人生的每一段岁月里,都严于律己、恪尽职守,走出了一行端端正正的足迹。
  1984年,邓志军刚刚20出头,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邓志军的入党介绍人是位“老革命”,他领着邓志军在党旗下向党宣誓,然后拉着邓志军的手说:“志军啊,人这一辈子都要交两份答卷,一份是给别人的,让别人评判你;一份是给自己的,供自己告别这个世界时三省吾身。而今天你入党了,成了一名共产党员,你的一生就要递交第三份答卷,给党的答卷。”
  “给党的答卷!”年轻的邓志军把这几个字默默地记在了心上:“我也许不能做到完美,但我会努力做得更好,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啥时候都要牢记在党旗下的誓言!”“听党话,跟党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这个朴素而伟大的信念从此成为他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敦促他鼓舞他激励他一步步走在人生征途上——
  1984年,22岁的邓志军被乡亲们推举担任了马盘池村村委会主任。当时的马盘池村没有自己的学校,村里的孩子都要到两三公里外的邻村上学,既不方便,失学率又高。邓志军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村里建学校。马盘池村一穷二白,没有半点积蓄,邓志军把家中仅有的存钱取出来了,把自家院子里的树砍了,把旧房子上能用的梁檩贡献出来了……他倾其所有为马盘池村建成了历史上第一所自己的学校。有人笑他图啥呢,邓志军回答说:“啥也不图,我是共产党员,党叫我干啥我就要努力干好啥!”
  1989年,邓志军响应号召“下海”经商办企业,他是最早在民营企业中成立党组织的人。在诚城集团有一条明确规定,应聘入职者,同等条件下党员优先:“先进党的门,再做诚城人”!公司上下,企业内外,都知道邓志军把共产党员的身份看得很重,对党员的要求也很高。他是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他不喜欢别人喊他董事长,而独独喜欢别人叫他“邓书记”。
  这不仅仅是在形式上把党员的身份看得很重很重,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的每一次抉择与权衡中,他都用共产党员的标准、用共产党员的党性去严格要求自己。
  抉择与权衡,考的是一个人的胸怀,考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这样的考试对邓志军而言,几乎无处不在,每天都有。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期而至,给整个世界带来影响,诚城集团也面临困难。面对困难,邓志军的决定是:无论如何,不让一名工人下岗!
  他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向大家作出庄重承诺:不裁员、不减薪、不欠工资。
  他说,无论企业怎样困难,都不能把员工推向社会,不能给党添麻烦!
  不把员工推向社会,企业的负担的确重了,但多承担了一分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多尽了一分心,为党分了忧解了难,邓志军觉得这样做值得!
  一个共产党员纯洁的党性怎样炼成?邓志军的实践告诉我们,纯洁的党性靠高度自觉的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完善锤炼而成。他说:就是时时刻刻、时时处处按照党员的标准,把每一天面临的每一件事情认认真真做好,做得合乎良心,合乎党心,合乎民心,如此而已。
  2013年,新乡市委组织部分民营企业家到南方考察,一路上除了关注所到之地先进企业的管理办法、经营模式外,邓志军更关心的是这些企业的党建工作。回到新乡后,邓志军提出了一个想法:民企办社区,诚城集团要探索一条参与社区建设的新路子!                      
  邓志军向新乡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创新城市社区服务管理示范点”的请求,希望开创由地方党委、政府主导、非公企业参建的新型社区建设模式。2013年8月,新乡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正式批准,将新乡市区东至107国道、西至新中大道、南至华兰大道、北接平原路的区域划分成一个新的城市社区——诚城社区。该社区面积3平方公里,辖4所本科院校,600余家商业门店,15个居民小区,18万人,由邓志军担任诚城社区党委书记。
  面对邓志军的惊人之举,集团内外一些朋友很不理解:做企业就是赚钱的,办社区劳心劳力还砸钱,邓志军你图啥?
  又是“图啥”这个曾经问过无数遍的老问题。
  邓志军的回答也依然是那句老话:因为我是共产党员!看到对党不利的事就要设法改变它;看到对党有利的事,就要不顾利害得失干好它!在很多人看来是得不偿失的事情,邓志军却态度坚决执着,义无反顾。
  他将集团3500平方米的办公楼整体移交社区无偿使用,并投入150万元进行装修,成立诚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确立诚城社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以党建为龙头,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打造好社区党建品牌、服务品牌,筑牢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把诚城社区建设成为“组织坚强、服务完善、文明和谐、共驻共建”的一流城市社区。
  他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实行“大党委”制,聘请四所大学党组织负责人,市财政局等市直单位党务工作者等任社区党委委员,制定《关于加强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成立诚城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社区党委、居民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实现党组织建设纵到底、横到边,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在居民小区全覆盖。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他的领导下,社区党委采取了“分类管理有组织,把党员‘找’出来;分工合作有作为,让党员‘动’起来;分众服务解难题,让党员‘站’出来;分享业绩有评议,让党员‘亮’起来”的一系列基层党建措施,使社区工作在党建引领下蓬蓬勃勃开展起来。
  70多岁的原新乡医学院贺老师激动地说:“我退休20年了,组织没找过我,我也没找过组织,没想到在社区找到了党组织,终于可以跟着组织发挥余热了。”
  住在紫郡小区的80多岁的老党员胡秀莲老人,连续两年分别拿出1000元颤颤巍巍交到社区党委:“我年龄大了,不能为党做什么工作了,但我记得自己是一名党员,社区的党建工作开展得这么好,让我这个老党员倍感欣慰。这点钱作为党费是我一名老党员的心意。”
  设置党员岗,党员亮身份,党员在门口挂牌,党旗在楼栋飘扬,组织党员义工队,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家庭,邓志军把“共产党员”的名字在社区叫得十分响亮!
  邓志军还要求社区党员工作人员做到“三必到,五必访”,即居民家有突发事情必到,有不满情绪必到,有家庭纠纷必到;困难家庭必访,住院病人必访,下岗失业人员必访,刑满释放人员必访,孤寡老人必访。
诚城社区成立以来,未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未发生一起非法上访事件,被公认为新乡市有名的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幸福社区……
  为了社区建设,诚城集团每年要支付不少经费,有人为邓志军算账,每年在社区投入多少,在集团少挣多少,一反一正,企业和个人损失多少……邓志军说:你们只算了企业经营那笔小账,却忘了算党的事业这笔大账!舍了自己一点小利,得到的是党的事业的大头,怎么会不划算。
  这是一个共产党人的答案: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共产党人舍去的是小我,得到的是大我;舍去的是一己私利,得到的是大众福祉。
  邓志军在一次又一次“舍与得”的答卷上,告诉了我们一个共产党员纯洁的党性怎样炼成!
  信以立世,义以生利。诚信既是公民道德的基石,也是社会有序运转的保证。从创立企业的那一刻起,几十年前行的路上,邓志军一直把诚信的旗帜举得很高很高
  “巧诈不如拙诚”。对于每一个社会而言,诚信都是一股无法量化的道德力量,它既是维系社会运转的纽带,更是撬动历史进步的杠杆。
  邓志军始终认为,诚信既是一个企业的“金字招牌”,也是一座城市的无形资产。创办企业之初,邓志军毫不犹豫地以“诚城”为企业命名,就是志在把企业打造成为诚信品牌。
  诚城集团每年招录新员工,首先考察的是个人征信记录,入职培训的第一课讲的是诚信教育。每周一早上集团举行升国旗仪式,国旗升起后,各部门员工每周轮流走上升旗台,引领全体员工进行集体宣誓:先德尚诚,自强不息;以诚筑城,幸福一生。邓志军以这种形式将“诚信”二字牢牢根植于每个员工的心中。
  每年3月16日是诚城集团的“诚信教育日”,集团党委、团委都会在这一天组织开展诚信主题党团日活动,表彰诚信集体和诚信员工,用多种形式厚植“诚城文化”。
  诚城集团负责银行信贷业务的管理人员有一个重要任务:记录每一笔银行贷款的贷、还款时间,对到期贷款,提前一个月通知、提醒董事长和财务人员,以便准备、调度、预留资金,及时还款或付息,绝不允许出现逾期还款和付息现象发生。30年不欠国家1分钱税款、30年不欠员工1分钱薪酬、30年不欠合作伙伴1分钱货款、30年不欠银行1分钱债务、30年没有1条失信违法记录、30年没有1份悔约违约合同。这响当当的“四个不欠”“两个没有”,是邓志军和诚城集团几十年来“把诚信看得比黄金更贵重”的生动注脚。
  2009年,受多种因素影响,邓志军旗下所经营的3家企业亏损严重,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完工的项目不能结算,年底工资预算出现很大缺口,很多人担心拿不到工资奖金。邓志军斩钉截铁地对全体员工表示:“公司再难也不拖欠大家一分血汗钱!”他把个人名下的房产全部抵押出去,足额按时给每位员工发了工资、奖金。
  2010年,新乡市启动豫北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邓志军的企业被项目评审委员会投票确定为建设企业。邓志军深知责任重大,下决心要把项目做成样板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邓志军对工程每一个部位、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绝不允许偷工减料,一旦发现不合格工序坚决推倒重来。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国内一线品牌、高于行业标准,远远超出合同规定,整个项目因提高材料标准,超出预算1000多万元。
  2012年7月,乔谢新村举行工程交付仪式,邓志军在现场放了一把大锤,村民可以拿着大锤去验房。乔谢新村村民敲锣打鼓给邓志军送锦旗,称赞诚城集团建设的房子是用“心”盖起来的,用“情”浇灌出来的,一砖一瓦饱含着诚信和良心。
  2013年8月,邓志军担任新乡市最大的社区——诚城社区党委书记后,下决心把诚信文化植根到社区18万居民心中。邓志军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客观而言,从“乡土中国”步入“流动中国”,从“熟人社会”转变为“陌生人社会”,社会急剧转型,人口大量流动,的确容易给我们带来陌生感。一个门洞住着,可能互不相识;一个屋檐下生活,却老死不相往来。邓志军认为,守住诚信做人的底线,才能让人走出“丛林状态”;推倒不信任的高墙,相互之间也才能打开心门。古人讲,“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为了成为小区居民的知心朋友,邓志军打破了建筑企业负责人一般不在自己建设的小区里居住的行规,坦然住进了自己建设的紫郡小区,成为了诚城社区的一员。每天上下班路上,他都随时随地和遇到的居民拉拉家常,说说掏心窝的话,有意无意间议论一番社会新闻。在看似拉闲话的交谈中,邓志军和小区居民渐渐有了共识。大家都认识到,我们这个社会缺的不是对诚信的呼唤,而是对诚信的坚守。
  邓志军在小区适时提出了“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诚信行动口号,开设了社区核心价值观大讲堂、社区老年大学等诚信教育阵地,经常邀请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高校学者到社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和家庭伦理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诚信在我心中”主题活动,开展“文明诚信家庭”评选,号召大家“遵守诺言就像保卫自己的荣誉一样”。
  诚信就像空气,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须臾不可离。邓志军还在诚城社区通过大力宣扬诚信人物的诚信事迹,营造崇德向善、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建立小区居民个人征信系统,“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处处受益”,从而守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逐步让小区充盈诚信的空气,形成了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团结友善、乐善好施的“诚城文化”浓厚氛围,诚实守信的故事层出不穷。
  不久前发生的“诚信理发哥”的故事就颇为感人。诚城社区“三千丝”理发店店主庞丛笑理发技术好,服务也热情,周边很多居民都在理发店办理了年卡,由于他和朋友约定到外地合作发展,还来不及退还卡金就转让了店面。于是,他在转让过的门店门口张贴了闭店退卡告示,每天都等着大家来退卡金。可是,因为有的顾客不知道消息,庞丛笑也没有他们的联系方式,直到新店主入住开业,仍然有几个顾客没有来,有人建议他留下电话先回去,可他坚持一定要等到最后一个顾客为止。这一等就是一个月,最后终于把近2万元的理发卡金全部退还给了顾客。庞丛笑说:“在这里经营理发店快两年了,深受社区诚信文化的影响和感染,使我坚信开店做生意就应该守信用。”庞丛笑的诚信举动,在社区引起不小的反响,大家都说:“理发哥”转让的是店铺,留下的是诚城社区守信理念;退还的是卡金,传播的是文明新乡诚信正能量;经营的是小生意,种植的是厚德厚信大道理!
  2016年3月,邓志军又在新乡市企业家中发起了“千家企业诚信行动”倡议,以签名宣誓的形式向“千企万众”发声,引领更多的企业、社区、社会各界群众纷纷参与“诚信行动”。
  2018年5月,邓志军出资建立了全国首家诚信学院,着力打造集教、学、研于一体的诚信宣传教育、研究培训、社会实践基地。他邀请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和新乡市5所高校教授组建了诚信文化讲师团,邀请全国、河南省100多名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作为学院诚信课堂的主讲人,深入新乡市属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诚信文化,宣讲道德模范的诚信故事和诚信理念,目前,已有20多万人接受教育,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2018年11月,邓志军又投资5000多万元,启动了中原诚信博物馆建设,博物馆计划将古今中外诚信名人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诚信故事、诚信名言、诚信实物,党和国家推进诚信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部署和重要举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全国和省市级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的先进事迹,以及古往今来失信败德的反面案例予以收集,进行集中展示。
  邓志军说,诚信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让诚信成为社会的底色,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肩负社会责任前行,这是邓志军多年来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具有公民精神、普世情怀的人;面对纷纭复杂的现实,多一分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事业的担当,是邓志军坚定不二的选择。
  仁以爱人,仁者爱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虽然思想、文化、信仰不同,但慈善这棵常青树却根系相连、亘古至今。邓志军一直在用自己的慈善之心引导善的力量……
  邓志军心系弱势群体,目光总是盯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乐于助人,一直是邓志军身上天然的性格特征。
  诚城集团1000多名员工,诚城社区18万人口,谁家的日子过得如何,谁家遇到困难和变故了,邓志军这个做书记的,心里大都知道个八八九九。而其中最让他牵挂体恤的,还是那些老弱病残……
  农民工陈自然罹患肺癌,无钱救治,邓志军得到消息后立即启动诚城基金救助程序,将10万元医疗款亲自送到陈自然手中;业主陈德勋刚搬进紫郡小区时,他入住的单元只有2户居民,按规定暖气无法开通,当邓志军听说他家里有90多岁的老母亲时,立即交代物业要不计代价把暖气开通,不能让老人受冻;乔谢村民朱国运身染重病,久卧病榻,儿女们已开始为其置办后事,但一辈子没住过楼房的老人有一个心愿:想在谢世之前住一住高品质的楼房,死也瞑目了。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邓志军安排在第一批建好的楼房中挑选了一套进行专门装修,让老人提前住了进去。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老人住进新建的楼房后心情大好,病情也出现了好转,竟可以自己下楼溜达了……
  农民工李牛患有先天智力障碍,独自从外地来到新乡打工,生活缺乏保障。邓志军将李牛安排到自己的公司做门卫,对他说:“集团就是你的家,我就是你大哥,有啥困难只管说。”李牛在诚城集团干了十几年,邓志军一直关注、照顾了他十几年。李牛生重病后,邓志军又安排他住院治疗……李牛的姐姐赶到新乡,拉着邓志军的手感激不尽,邓志军对她说:“我是党员,你们的日子过不去,我身上就有责任。以后有啥难,就找我邓志军吧,共产党不会看着任何一家人生活过不去!”
  邓志军的善举一桩桩一件件,人们数不清;邓志军的爱心一点点一滴滴,人们感受得到……
  邓志军常说:一个人、一个企业的价值就在于奉献社会。自从拥有自己的企业以来,邓志军就从未停歇过慈善的脚步。
  每当国家有难,他都会心急如焚,慷慨解囊。
  抗击“非典”及汶川、玉树地震等大灾大难,他累计捐款500万元;
  他先后出资300万元,创立“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安置大学生实习及就业486人;
  他捐款200万元设立了“贫困家庭和农民工救助基金”,解决了许多困难家庭和农民工的生活脱贫和困难救助问题;
  他出资100万元支持新乡市成立道德模范奖励帮扶基金,用于帮助生活有困难、诚信做表率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
  他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后,主动放弃薪酬待遇,不领国家一分钱工资;
  革命老区淅川县仓房乡塔园村建校,他捐款50万元;
  为老红军、老模范等对国家做出特殊贡献的群体住上好房子,他让利600万元;
构筑“爱心助学网”,资助数十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他捐出50多万元……
  在诚城集团、诚城社区,在新乡、在其足迹所到之处,“邓志军”就是一个凝聚着纯洁善良气质的名字,就代表着一颗洋溢着温暖善意的心灵。
  他把每个员工都当作亲人,谁家里有事,他只要知道了,都要前去嘘寒问暖,全力以赴帮助解决困难;尊重所有人,使每个员工都能人尽其才,是诚城集团的核心文化之一。“每个人都有很多选择,为什么人家要跟着你?即便薪水高,待遇好,但需要牺牲我的尊严,我不会跟着你,但如果你因为我有能力,尊重我,给我空间和舞台,我一定会跟着你”。邓志军身上有一种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跟着邓志军,大家心里感到踏实。
  他是我们成千上万普通人中的一员:他当农民,当村委会主任,做乡镇干部,干企业,其中有过成功和喜悦,也不乏挫折与磨难。但无论自己处境如何,不管自己是贫是富,他的内心始终绽放着善意的光亮:看到群众生活陷入困境,他会痛苦得坐卧不宁;听说素不相识的人需要救助,他情不自禁一次次伸出温暖的手。回眸他的行善足迹,检视他的利他行为,不难发现,在邓志军的身上,在他所有温暖向善行为的背后,毫无疑问,有一种触动灵魂、点亮激情的能量在恒久释放……
  邓志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和邓志军身边的人在一起交谈,他们这样向你介绍他:
  他是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人:邓志军弟兄4人,上有80多岁的老母,下有子孙绕膝,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和和睦睦、孝顺长辈、兄友弟恭、长幼有序,长期沉淀积累,形成了仁爱、厚学、尚贤、慎行、宽容、坚韧、内敛和正直的良好家风。
  他把孝顺老人看得比天都大:从集团到社区,他每天事务繁复,但邓志军给自己定的规矩是,不管再忙,只要在新乡,就一定要每天回家陪老母亲吃顿饭。上个月底,他在北京办事,已经预定了第二天的回新乡的高铁票,但晚上听说80多岁的老母亲吃饭噎着了,立即连夜坐车返回……
  他是一个节俭意识极强的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几十年保持吃饭不剩一粒米一口饭,在家或出差一碗西红柿捞面是他的最爱,洗澡永远不超过10分钟,穿衣着装从来不讲牌子、不讲面料……
他是一个仁义宽厚的人:不敢看见别人作难,不忍看见别人受苦。怜恤弱者是他最大的人性特点。“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他最看不惯的是那些“见富贵而生谄容者,遇贫穷而作骄态者”。
  他是一个含蓄内敛的人:做事不图回报,不事张扬,善不欲人见,惠不图人念。而对于有恩于他的人,他却不敢或忘,总是时时铭记于心。他朴实、随和、大度、实诚,为人处事永远谦恭低调,从容不迫。和他认识几十年的人,也从未见他急过、恼过、抱怨过。
  和诚城集团合作的供货企业都知道,想请邓志军吃顿饭很难,他从来不吃合作伙伴一口饭,想跟诚城合作,只要讲信誉、保证材料质量就够了。
  诚城集团曾经有一个中层领导,因为吃供货商的回扣被辞退,临别时邓志军送他8个字:情谊永存,共事不再。邓志军的“无情”使合作伙伴和集团员工看到了他内心的坚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在邓志军这里泾渭分明,不容含糊。
  没错,邓志军生活在市场经济的滚滚红尘中。然而,可贵的是,他始终保有一颗质朴的赤子之心,他始终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克服市场经济可能裹挟而来的消极因素,身体力行地倡导人与人之间真诚、善良、奉献的精神。他在带领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时时注意倾听道德良知的深沉呼唤;他用自己的行动引领企业在物质浪潮的冲刷中坚守价值理念、彰显道德追求。
  他时刻不忘初心,坚持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他信守道德力量,坚持做有诚信、有良心企业家的实践者;他弘扬昂扬正能量,坚持做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他勇于承载时代重任,坚持做社会责任的担当者。他先后当选河南省第九、十届政协委员,第十二、十三届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诚实守信好人、新乡市道德研究会会长。2017年3月,入选全国诚实守信好人榜。
  每一个荣誉取得的过程都是邓志军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过程。一个个醒目的身份、一个个荣誉的光环,既是社会对他事业的肯定,也是对他人格的认可。然而这些荣誉,没有让他有一丝一毫的自我膨胀,他依然以一种感恩之心、谦逊的态度站立在那片土地上,以自己的姿态,自己的行动,回答“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植根于人生本质的永恒追问。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