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军 让家乡更美更富裕

2019-02-10 18:16:22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在位于封丘县应举镇的嘉联生态园,冬天也是生机勃勃的。除了绿意盎然的植物,生态园辛勤耕耘的员工们也干劲十足。虽没有鸟语花香,但这蓄势待发的生命力,让人不难想象即将到来的春天将会是怎样的姹紫嫣红。

         在家乡封丘县这片深情的土地上,刘恒军倾注了赤子的情怀和心血。作为河南嘉联农林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正带领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奔着幸福的生活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1991年,刘恒军怀着青春的梦想应征入伍。在部队中,他加强军事训练,刻苦钻研业务,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伍后,他一边在郑州建筑工地艰苦工作,一边在河南财经学校坚持学习。2005年,他被评为郑州市十大外来务工优秀青年,并于当年自主创业,在建筑领域崭露头角。

         事业越做越大,刘恒军却始终牵挂着家乡封丘县的农村发展状况。在封丘县领导的真情感召下,刘恒军毅然决定,把投资生态农业的想法落实到家乡。2013年10月,他在封丘县应举镇成立了河南嘉联农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联农林”),从事苗木花卉种植、园林绿化工程、林业生态建设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刘恒军坦言,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县乡党委、政府、各级部门提供了大力支持。封丘县委、县政府为公司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并按照扶贫政策,为公司流转贫困户土地每亩奖补300元,每带贫1户贫困户政府奖励5000元,营造“自己干、产业带、政府帮,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良好氛围。应举镇党委、政府动员全镇力量完成土地流转工作,在园区封闭管理、企业用工、旅游活动开展,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县林业、旅游等部门为企业的多种经营发展也提供了很多帮助。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刘恒军带领公司借助脱贫攻坚的重要机遇,借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优势,实施贫困户“一地生三金”的三重保障,助力脱贫攻坚。嘉联生态园周边有应举村、南范村、宋小寨村、前小寨村,在嘉联农林成立前,四个村子集体经济都很困难。现在,村集体土地入股嘉联农林,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四个村的贫困户每户8000元到户增收资金入股公司,保底分红不低于8%,分红190余万元,实现1036户3280人增收。

       嘉联农林流转土地2340亩,每年每亩租1200元,惠及当地农户800余户。43户贫困户每亩还有200元土地流转奖补,租金达到1400元。另外,嘉联农林常年用工100人左右,最多时能达到300人。务工工资月均1500--2500元,公司还保证贫困户年工资不低于1.5万元。

           “俺这个岁数在外面不好找事干,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工作挣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应举村68岁的贫困户刘聚说,他家的3亩多土地流转给嘉联农林,不用自己耕作,一年每亩地得流转费和补助1400元。自己在生态园是长期工,平均每月千余元,还不耽误照顾生病的妻子和孩子们。再加上股金、分红等等,2017年他家顺利脱贫。

         贫困户曹宪岭是残疾人,家里还有残疾的母亲和妻子,两个幼小的孩子。因为身体原因,根本不好找工作,家里非常困难。现在他和父亲在生态园打工,又享受到了一系列的好政策,自己家2018年也脱了贫,生活也大有改观。

       借助封丘成为“全国体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优势,嘉联农林启动生态休闲旅游、休闲观光游、乐活采摘游、亲子科普游、节庆文化游等产品,帯动周边三产发展,促进农户和公司同步增收。截至目前,基地累计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为公司和周边商户带来3000万元以上收益。嘉联农林示范带动效应非常显著,有效推动了封丘县的传统农业转型,带动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为封丘县脱贫攻坚的示范单位。

        除了助力脱贫攻坚,刘恒军还心系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积极与有关部门相互配合,成立“1+1嘉联爱心会”,累计筹资200余万元,资助50名贫困大学生,捐建了2所小学。2018年举行了助学马拉松活动,筹集资金30万元用于贫困大学生资助。

        如今,在嘉联生态园内,有珍稀精品树种、彩叶树种、观花观果树种等30多个品种;葡萄、梨、无花果、石榴等休闲采摘园500亩,林下油用牡丹国家示范基地1400亩。同时,建成4000米园林骑行专用道、植物科普采摘园、连栋温室、樱花园、海棠苑等休闲项目。每年从春天开始,就会有络绎不绝的游客来此休闲娱乐。

        面对未来,刘恒军信心十足,他说公司今后将借助政策优势,启动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促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拓宽公司增收渠道,扩大林业生态建设,2020年前力争将嘉联农林生态园打造成4A级旅游景区,解决劳动力务工800人以上,贫困户转移就业300户。通过“基地+”的形式,全面增强企业带贫可持续性,将应举镇打造成真正的 “林木小镇”,努力为家乡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报记者   丁艳冰)
   
 



责任编辑:张倩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