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夫妇
□记者 郭书武 实习生 王晓濛 文图
“你说现在谁还拾麦子?可是俺家的黑小麦收割时,就有很多人来拾。”8月18日,隔着电话,就能听到平静的笑声,感受到她的骄傲。
平静和老公周建荣都是中国矿业大学的博士生,如今他们又多了一个身份,卫辉市太公镇吕村的“农民”,流转了30亩地,栽了葡萄,种罢黑小麦种玉米。吕村是平静的娘家,他们要在这里实现自己的“田园梦”,也要实现帮助附近村庄贫困家庭脱贫的梦想,而黑小麦就是他们帮人脱贫的“得力助手”。
3年的时间,平静已经从一名知识分子变成了一名农民。暗红色的连衣裙,被太阳晒得有些红的脸,走在农村里,没有人说她是博士。爱人周建荣还保留着一些知识分子的特征:戴着农村不常见的棒球帽,把上衣扎在裤子里。
我有一个田园梦
“俺姐就是想折腾。”在吕村村民平松看来,堂姐平静有一颗不安分的心。
平静老家是吕村,从小跟着父亲在河师大居住、上学,直到到北京上学、读博士、上班。她平静的面容下是一颗不安分的心。
其实,平静夫妇在外企工作,收入在北京市属于中上等,只是那里的雾霾、饮食让他们希望有自己的一块“自留地”。
“如果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想种啥种啥,夜晚在地里仰望星空,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平静越想越呆不住。知道单位给不了这个梦想,2011年她干脆从单位辞职,到重庆做起了培训工作。
重庆的培训工作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有上千名学生,步入了良性发展。
“想折腾”的平静还是不忘记“田园梦”的诱惑。2015年,她在老家卫辉市太公镇吕村,流转了30亩土地,来实现自己的“田园梦”。
我想让村民致富
其实,平静还有一个愿望没有说出来:通过这一块试验田,看能不能让乡亲们脱离贫困,走上富裕路。
每年回老家走亲戚,看到了杂乱的环境和一些人贫困的生活,都让她难以释怀,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为他们做些什么。
这30亩土地,有一部分是荒地,她仍然给出了每亩550元的价格(正常每亩200元)。
平整土地、打井、栽桩、种苗、扯线、盖网……她还雇用了村里的3名贫困村民在葡萄园里做工,每年有七八千元的收入。农忙时在葡萄园里做工的村民能达到20人。
除了20亩葡萄,平静还通过朋友的关系,引进了黑小麦的种植。黑小麦的营养成分高,适合糖尿病人。第一年试种成功后,平静夫妇和其他4家农户成立了合作社,联系好公司签订收购合同,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来保证种植户的权利。
周建荣说,平常小麦的收购价是每斤1.10元,黑小麦价格是每斤1.65元,每斤高出0.55元,有多少要多少。
吕村村民还没有来得及接受新事物,在邻村东寺门村扶贫的第一书记倒是看到了无限商机,号召村里30多户贫困户种植了200多亩黑小麦。
我想仰望星空
平静夫妇很是清楚,种粮他们是种不过农民的,但是他们有技术优势和开阔的视野。
经过3年的实践,他们逐渐产生一个愿望:葡萄、黑小麦的种植环节由农民来做,他们只做产品的深加工和互联网推广,各自的优势得到发挥。
平静说:“我的‘田园梦’已经基本实现,让乡亲们脱贫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
周建荣则有信心利用专业所长,让葡萄园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利用现在互联网技术,可以让消费者24小时看到葡萄的生长过程。
这个葡萄园已经成为平静夫妇心灵放假的绝佳去处,平静几乎常年住在村里的老宅,周建荣每月总要来三五天“度假”,他们放不下那一串串的葡萄。
夜幕降临,晚风习习。
平静夫妇坐在桌旁,吃着葡萄,谈着人生,仰望星空,繁星点点,眼前不知名的小虫飞过,啾鸣几声,钻入了葡萄架内。
责任编辑: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