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许东利 郑胜玲 记者 王玲玲 张延
漂亮的灯笼映红了孩子的笑脸 张延 摄
“二十九,挂灯笼……”灯笼,是过年的标志之一。俗话说:“没有灯笼不成年。”灯笼的作用,和春联、年画一样重要。有民歌唱道:“新年到,挂灯笼,灯笼照出好年景。”这里的年景有两层含义,一是过年的景象,二是预示新的一年的好收成。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灯笼从种类上看有宫灯,纱灯和吊灯;从造型上又分人物,山水,花鸟,虫鱼,龙凤等。
关于灯笼,还有个有趣的传说。古时候,每到除夕这天,人们会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乞讨的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婆婆不信,只好撇下他,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门头挂红灯笼。“年”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狼狈逃窜。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子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新乡人的灯笼情结非常浓厚,腊月二十三过后,大街小巷、商场、公园、小区内的大红灯笼就陆续挂了出来。漫步平原路西段,仿佛置身一个灯笼的海洋,一个个高挂街头的大红灯笼,就像一位位羞答答的姑娘。微风拂过,这些调皮的灯笼就会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风中左摇右摆。
红灯笼绽放出了灿烂的光彩,装饰出隆重热烈、喜气洋洋的春节氛围。在新中大道上,红红的灯笼不但起着路灯的作用,还将整条街装饰得红火喜庆。晚上散步的行人会举起手机拍摄这美丽的街景。“奈何光源太亮,进入手机内成了白光,只好将这美好的场景记在心里。”市民张先生遗憾地说。
金源商厦内,很多商家将红灯笼摆在了显眼处,吸引市民前来挑选。“每年家里都要买两个红灯笼,大红灯笼一挂,新年的感觉就来了。”市民杨先生家住洪门社区,他们家是两层楼房,春节在家门口挂红灯笼的习惯,他已经坚持了好多年。曾在美国留学的赵先生对红灯笼更是情有独钟:“在国外的时候,过年是一定要有红灯笼的,红灯笼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挂上了红灯笼才会觉得像过年。”
一串串风中摇曳的红灯笼,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牧野已经抹上俏丽的大红妆容,以更饱满的姿态迎接狗年新春的到来。
责任编辑:李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