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年味越来越浓啦

2018-02-08 15:47:49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编者按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像儿歌一样的“民俗歌”又开始被人们热唱了,尽管各地的叫法不太统一,但归纳起来都是这般意思。今日起,年味会日渐浓郁。今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一日一篇,将这首“歌”串到年根儿。“歌”还是那首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首“歌”在原有的元素上又赋予了新的内容,请跟着记者的镜头,我们一起迎年——
 
□策划  许东利  郑胜玲
 
□记者 张延 文/图
 
  二十三“祭灶官”,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小年”。对于市民来说,从这一天开始,春节就拉开了序幕,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这天,人们除了要祭灶君,还要吃祭灶糖。
 
  “祭灶”就是吃芝麻糖吗?
 
  对于新乡的老一辈人来说,二十三“祭灶官”这一天,就意味着春节已经开始了。但对于年轻人来说,“祭灶官”就是吃芝麻糖的节日。
 
  “祭灶,不就是吃芝麻糖的日子吗?”“祭灶,是祭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日子?”2月7日,记者在市区随机采访了几名90后和00后,他们对“祭灶官”的由来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其中一名00后听说这一天是祭灶王爷的传统节日,还感到非常吃惊:“这赵王爷,叫赵什么啊?”
 
  卫辉市群艺馆退休研究员耿玉儒介绍,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官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摆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芝麻糖,北方有的地方也称之为“糖瓜”。这类食品又甜又粘,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上说,上天后嘴被粘住,免生是非。
 
  这些仪式完成后,就要将灶君的神像拿下来烧掉,“送神上天”。直到大年三十晚上,再将灶君接回来过年,当天,还有各种“接灶”的仪式。
 
  “古时,祭灶是仅次于大年初一的重要节日,可以说,春节从祭灶这一刻就开始了。”耿玉儒说,最早的祭灶糖和现在的不一样,是用“饴糖”拔制而成的,“饴糖”俗称“糖稀”,上面没有芝麻,形状是小方块状,吃起来一点都不粘牙齿。
 
  老年人很重视“祭灶”
 
  昨日一大早,家住市印染厂家属院76岁的孙桂英大妈把家里收拾一番后,来到荣校东路的一个农贸市场购买年货。“明天就‘祭灶’了,得赶快把年货准备一下。”孙大妈说,一进入“祭灶官”就算是进入春节了,“多少年了,一到二十三心里就慌慌,好像不准备年货就不像是过年的样子。”
 
  孙大妈说,她小时候每到腊月二十三的时候,母亲就会给她念叨:“腊八、祭灶,新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
 
  不仅是孙大妈慌着购买年货,记者在市区多家商场超市看到,这些地方的人气颇旺,日均销售量也有了两三成的提高,商场内的年货大集更是人流最扎堆的地方。
 
  人民路中段一家知名商场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昨天(2月7日)开始,购物的市民明显比平时多了不少,商场为此专门在超市内增设了几条购物通道,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的购物需求。记者看到,该超市采购年货的市民熙熙攘攘,收银台前等待付款的消费者排起了长龙。
 
  排队结账的赵先生说,他对小年没什么感觉,但是父母却一再交待他,小年到了赶快去备年货,买祭灶糖。
 
  “祭灶”祭的是幸福生活
 
  “原来人们过小年要‘祭灶官’,现在我们祭的是阖家团圆,吉祥幸福!”昨日上午,市民冯女士专门来到新飞大道一家火锅店定了一个雅间,她告诉记者,二十三晚上他们全家要在这里吃个团圆饭,来庆祝小年的到来。
 
  记者发现,除了和家人一起吃饭过小年,许多市民也把同学聚会、朋友聚会,甚至企业的年会也定在了小年这一天。“过一年长一岁,在这一天聚会有纪念意义。”一名市民说。
 
  “为小年预定房间的市民不少,目前我们这里就剩一个雅间了。”人民路一家饭店的负责人说,从昨日上午11时开始,就不断有客人前来预订雅间。为了让客人满意,饭店还购买了祭灶糖,免费赠送给就餐的客人。
 
  小年拉开了新年的序幕,也拉开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时代在变,传统风俗也在发生着变化,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没有变。
责任编辑:李蕾蕾

关于 年味 越来越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