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延 文/图
爷爷病危入院,临终前想看孙女最后一眼,作为护士的她,此时却在50米外抢救另一位“爷爷”。自己的爷爷抱憾而去,另一位“爷爷”则生命回归——
听到爷爷已离世,倩倩一时间无法接受
老人抢救过来后,倩倩握着他的手感知体温
■核心提示
胡炳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CU(心脏重症监护室)的一名护士。腊月二十九,她的爷爷因呼吸疾病被120车紧急送往一附院抢救。弥留之际,爷爷想见在此工作的孙女一面,但正在协助医生抢救危重病人的胡炳倩却没有机会接听电话,爷爷最终抱憾而去。
平凡的工作 认真的态度
1月26日(腊月二十九)中午12点下班后,倩倩匆忙骑着电动车往家里赶。倩倩今年31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二女儿才11个月大,她要赶着回家给女儿喂奶。
再有一天就过年了,其他科室的患者这两天能出院就出院,小病就拖到年后。CCU收治的都是重症患者,这几天患者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又增加了一些,医护人员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这里有5名护士,2名护士负责中午值班,另外3名分别在A班、主班和治疗班。
中午一个多小时的吃饭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下午2点,倩倩准时来到单位。换护士服、卷发髻,戴护士帽,5分钟后,她又投入到给病人取药、准备抢救物品、给抢救室配备各种抢救物品的工作当中。
下午2点30分,一名患者最后一瓶液体马上输完,她守旁边,等待给患者注射封管液。“如果不及时注射封管液,血液回流后会将输液管堵塞。”倩倩说,CCU医护人员的工作可以用密不透风来形容,“除了上厕所,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病人的液体输完后,倩倩马上为他注射了封管液。倩倩动作非常轻柔,注射过程中病人几乎没有感觉。
对待患者她如和风细雨
“大爷,心脏现在感觉怎么样?”下午2点45分,倩倩来到一名重症患者床前,轻声询问病人感受。倩倩性格非常温柔,说话轻声细语,在领导、同事、病人及家属中口碑都很好。看到患者的手露在外边,倩倩把患者的手轻轻放进被子里,并将被子往上掖了掖。
十年前,倩倩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新医一附院CCU工作,一干就是十年。“她很敬业,团结同事,工作踏实!”新乡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科主任袁宇这样评价倩倩。
在护士长张艳眼里,多年来,在工作中不管多苦多累,倩倩从来没有抱怨过,没有说过一句辛苦。她在同事中人缘很好,办事不张扬、很低调。
“这样躺着舒服吗?枕头高不高?心脏感觉好点吗?”这样的问候每天倩倩要说上百次。在病房里,病人经常会感到寂寞和无助,尤其是重症病人,恐惧心理往往会加重病情,“和病人说说话,对他们心理是一种安抚。”倩倩说。
“护士,我想喝点水!”一名老年患者叫她。喝水对于正常人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对于重症心脏病患者,吃饭喝水都会感到非常困难。在CCU病房,只允许一名家属陪同患者,如果家属有事离开,吃喝拉撒的事情就会落到护士身上。听到患者的求助后,倩倩马上找出吸管,插进水杯中,端到老人嘴边。
CCU的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许多重症病人长时间躺着不动,腰背会非常难受,为病人捶腰揉背是倩倩经常做的事情。
手机上十多个未接电话,爷爷最终抱憾而去
下午3点多,倩倩的奶奶打电话告诉她,爷爷突发呼吸疾病被120急救车送到了一附院,希望倩倩下班后过来看望一下爷爷。“好的奶奶,我下班后马上过去!”在倩倩心里,爷爷的身体一直非常好,这次爷爷的身体应该不会有大碍。
“辉县转来的患者心脏出现骤停,马上抢救!”一名当天上午从辉县紧急转院到一附院CCU病房70多岁的急性心梗患者,经过抢救病情有所好转,没想到下午3点多,该患者心脏突然骤停。CCU主治大夫郭晓光马上带领医护人员全力以赴进行急救。
抢救危重病人,每一名医护人员都至关重要,给病人用药、除颤、球囊辅助呼吸等,一刻不能停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就在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的过程中,倩倩口袋里的手机一直在不停振动,倩倩此时正忙着给医生准备各种抢救物品,根本无暇顾及电话。
抢救结束后,已经是晚上6点15分,早已超过5点钟的下班时间。 从抢救室出来后,倩倩赶快拿出手机查看未接来电,所有电话都是父亲打来的。一种不祥的感觉涌上倩倩的心头。
“你爷爷已经走了,临走前他想看你一眼……” 知道女儿经常加班,父亲在电话中用凄凉的口气告诉她,爷爷去世前嘴里不停地念道“倩倩”两字……听到这里,倩倩头“嗡”的一下,眼泪刷就流了下来。
此时,倩倩才知道,抢救爷爷的病房距离自己的科室只有50多米。“爷爷一直很疼我,在我心里爷爷的身体一直很棒,没想到……”倩倩说时已泣不成声。
平静下来的倩倩说,虽然没有见爷爷最后一面,是个遗憾,但她知道爷爷不会怪她,因为在她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挽回了另一个“爷爷”的生命,遗憾里,还有几分欣慰。
责任编辑: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