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

2017-04-06 10:26:28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侧记
 
 
(记者李超)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过去农民关心“有没有”“够不够”,现在则更在乎“好不好”“美不美”,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渴望:盼望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盼望道德风尚更加文明,盼望社会治理更加有序。长期以来,我市下大气力抓新农村建设,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使农民文明素质和整个农村文明程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文明家庭“认领制”激发人人参与
    3月30日,由新乡市委宣传部颁发的“新乡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牌匾,庄严地挂在了辉县市南李庄村社区服务中心门前。选择南李庄村,是因为该村精神文明建设搞得好。该村以文明家庭“认领制”为抓手的文明创建活动,成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的新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从而有特色、会创新,可复制、能推广。

  文明家庭“认领制”,是南李庄村创新文明创建活动的一项创新。2015年年初,该村由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制定、讨论、修订并通过了包括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10项社区文明行为公约,再由家庭户主到村委会领取“文明家庭”自评表和承诺书,由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验收合格后,授予“文明家庭”荣誉牌。在南李庄村351户村民中,“文明家庭”户达347户。

  最初,不少人担心文明家庭指标放开后,质量会下降。但实践证明,将有名额限制的评选变为不受指标限制的“认领”,能逐步把中间和落后的群众也争取到先进行列,靠多数人带动少数人,更符合农村实际。

  孟电集团董事长、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说:“以前村里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不是没人来,就是来了不说话,光开‘点头摇头会’。如今,村里通知7时开会,大家准会提前10分钟到场,关乎全村的事儿,大家小事举手、大事投票表决,村里各项工作进展十分顺利。”

  在“认领”文明家庭的基础上,南李庄村今年准备进一步拓展“认领”范围,将村里的“好婆婆、好媳妇”评选也改成“认领制”,把“双好”家庭公示在社区广场,凡是“双好”家庭的老人还能免费在社区养老,让先进更先进、先进得实惠。同时,利用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开展“家训家风大家谈”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南李庄扎根、开花、结果。
 
 “好媳妇”评选倡导新风尚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过去,老人常说一句话:“好儿不胜好媳妇,好妞不胜好女婿”。这句话更加深刻、朴实地诠释了“好媳妇”在家庭、社会中的引领作用。对于家庭来说,“好媳妇”一定是一个好儿女、好母亲、好妻子;对于社会来说,“好媳妇”一定是一个好公民、好邻居、好村民;对于党组织和单位来说,“好媳妇”一定是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职工。可以说“好媳妇”在家庭、社会、党组织和单位中发挥着重要的力量。

  延津县各乡镇、各单位在推荐“好媳妇”候选人时,严格按照“道德品质好、家庭和睦好、勤俭持家好、邻里关系好、文明形象好”的标准,层层选拔,细致筛选,认真审核,切实做到好中选优,真正把符合条件、有影响力,有说服力、群众公认的“好媳妇”推荐上来。

  2014年以来,延津县已先后成功举办了3届“十大好媳妇”评选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以“十大好媳妇”评选活动为载体,延津县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评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树社会正气,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播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有力推动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国学讲堂”助推移风易俗
    国学凝聚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开展“国学讲堂”,不仅能重温经典,更能使传统美德根植人心,对于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养成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和现实的意义。2015年以来,原阳县委宣传部先后组织县、乡、村干部代表赴信阳市息县弯柳树村学习孝心村建设,组织骨干力量参加各类国学培训班。邀请国学志愿者戴玉峰等一批义工到福宁集镇张大夫寨村,驻村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孝亲基地”,使该村从一个贫困村、上访村和整日争执打闹的回汉村,转化为一个稳定祥和的孝亲村。300名福宁集镇义工亮相第22届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通过志愿服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收到了良好社会反响。

  靳堂乡奶奶庙村是一个因孙媳以奶水侍奉奶奶的孝亲故事而命名的,该村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本村孝亲传统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文明细胞”评选活动,使公公婆婆住“偏房”的陋习一去不复返,老人被重新请到了“上房”,比“孝”蔚然成风,该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今年春节,蒋庄乡孟尧村举办了一场感人至深的大型孝亲文化节,村民当众为自己的双亲洗脚,感动了全村人和周边村民,当地的村风、民风也有了明显变化。
目前,原阳县累计培训国学宣讲骨干及积极参与者2000余名,在全县乡(镇)、村开设形式多样的“国学讲堂”,将传统国学文化融入到文明村镇建设的全过程,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移风易俗,促进形成了健康文明向上的农村新风尚。
 
“孝道文化大餐”推进道德高地建设
   新乡县朗公庙镇在文明镇创建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坚持群众自发自愿的原则,创新性地开展了“孝道文化大餐遍乡村”工程,计划在全镇普遍开展“孝道文化大餐”活动,让全镇的老人都能够享受到这种大餐,把朗公庙镇建成一个孝亲敬老的实践大课堂,建成一个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孝道文化大餐”举办时,志愿者把全村65岁以上老人请到广场,共同欣赏文艺节目,一起享用“免费午餐”。通过老人聚会、聊天、看节目、吃大餐,进一步弘扬尊老、爱老、敬老、孝老的传统美德。目前,该镇6个开展“孝道文化大餐”活动的村,成立了志愿服务队12支,志愿者达1000名,6个驻村工作队、38个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8个社会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所有参与者均是自发自愿,没有任何报酬。由朗公庙镇政府专门成立“中国朗公孝道慈善账户”,统一接受社会捐助。并且严格规定,所有举办活动的村不能动用财政资金一分钱。每个村第一次开展活动时,镇慈善账户无偿资助启动资金,每次活动所需要资金700元至1200元,全部来自爱心捐助。形成了政府支持、社会捐助、群众拥护的良性格局。

  “孝道文化大餐”活动实施一年来,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应,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大泉村72岁老上访户荆东海、杨街村老上访户杨茂起,受“孝道文化大餐”活动的感化,主动停止了上访,自觉加入到志愿者队伍里,义务烧火做饭,服务老人,荆东海还拿出500元钱支持“孝道文化大餐”活动。

  一个村一口锅,饺子温暖心窝窝。“孝道文化大餐”活动有效化解了老人心灵上的孤独,而且子女们也起了“攀比”心理,把老人打扮的一个比一个规矩,“孝道文化大餐”已成为老年人的心灵港湾,更是感动了广大村民和爱心人士,他们纷纷捐出自家种的菜、面、油和钱,支持“孝道文化大餐”活动,村风、民风得到了很大好转。

  南李庄村的文明家庭“认领制”,延津县的“好媳妇”评选,原阳县的国学讲堂,新乡县的“孝道文化大餐”,都已成为引领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拓者、创新者。

  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空中楼阁,要本着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理念,去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我市正在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市各乡镇正大胆探索、认真实践,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富裕、优美、和谐新农村,让精神文明之花更加绚丽地绽放在牧野城乡大地。
 
责任编辑:易树功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