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志松 崔敬 实习生 原梦祺 文/图
公交车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无论是车内的公共秩序,还是环境卫生、乘客的言谈举止,都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8月5日下午,一场节奏“紧凑”的大雨再次光临牧野大地,平原路的交通更加拥挤。记者乘坐62路公交车,沿火车站—乔榭北线路感受我市车厢的文明程度。
15时许,刚刚参加完教师招聘考试的李聪聪,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在车厢中央落座。雨下得更急了,公交车驶入英特纳黄金珠宝广场站,一名带着孙子上车的老人进入车厢。
李聪聪发现老人没有座位时,立即示意为其让座,老人连连表示感谢,脸上绽放出温暖的笑容(如图)。“把座位让给老人是应该做的啊。”李聪聪说,让座对她而言如同一日三餐一样平常。
“车厢细节看似平常的小事,却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和道德素质的高低。”73岁的赵耀卿说,每一次乘车前往老年大学充电时,总能被公交车上的文明细节所感染。在他看来,如今在公交车内吃东西的人少了,让座的人多了;乱扔垃圾的人少了,不大声喧哗的人多了。
雨没有停歇的意思,车厢内的乘客上上下下擦肩而过,大家小心翼翼地手持滴水的雨伞,生怕弄湿了其他人。作为年客运量达414万人的62路公交线路,30名车长组成的国家级“工人先锋号”也在释放着正能量。
车上遇到乘客丢东西是常事,而最快时间将物品完璧归赵也成为车长们的最大心愿。62路车长殷女士告诉记者,所有车长都加入了专门的微信群,当发现有乘客遗留物品时,会立即通过微信群进行发布,大家一起找失主,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从去年11月1日起,我市13条空调线路首次试行“无饮食车厢”,倡导市民不在公交车上吃东西,共同维护车厢干净、文明的乘车环境。8月7日清晨,记者随机乘坐我市多条空调车走访发现,尽管空调车作为乘客在炎炎夏日里首选的“香饽饽”,早高峰拥挤的车厢内,记者未看到有吃早餐的现象。
从自由街平原路口到达终点站凤泉区大块镇秀才庄村,12路公交车沿途经过人流量巨大的自由街、城乡接合部和村庄。相比市内公交,城乡线路的乡镇乘客较多,每日耐心指路,讲解转车线路,成了车长崔纪列的“家常便饭”。“我多说一句话,乘客就少跑一趟冤枉路,划算。”风趣的崔纪列笑道。
公交车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公交车到达终点站后,记者看到,车长正在利用发车前的闲暇和乘客聊天,沟通如何让服务更加人性化,让车厢文化更丰富,车长搭建沟通桥梁,让文明气息飘荡车厢,让幸福在新乡飞扬。
责任编辑: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