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故里草木深

2016-12-16 09:31:2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探访新乡市传统古村落

记者李颖华/文李青春/图
    (新乡网讯)滔滔黄河,巍巍太行,牧野大地,人杰地灵。“人杰”多如繁星,“地灵”灵在何处?古村落,或独一无二,或奇异神秘……这些村落虽然名不见经传,甚至看上去也不太起眼,但它们都不乏鲜为人知的故事,都有着不可复制的标本价值。今天,跟着记者一起,来探访这些神秘古老的村落吧……

   新乡市有卫辉市狮豹头乡小店河村和辉县市南寨镇凤凰山村、西平罗乡西平罗村、拍石头乡张泗沟村、沙窑乡郭亮村、南村镇石盆村、西王村和张村乡平岭村等国家、省级传统古村落,上述村落主要集中在了新乡市境内的太行山区附近,且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元素、独特的历史风貌以及浓郁的地域特色。
 
辉县市沙窑乡郭亮村

  郭亮村隶属于辉县市沙窑乡,位于辉县市西北60公里的太行山深处。

  郭亮村坐落在壁立千仞的山崖之上,这里风景秀美,峰峦叠嶂,潭深溪长,古老的石舍,淳朴的山民,石磨、石碾、石头墙、石桌、石凳、石头炕,浑石到顶的农家庄院,一幢幢,一排排,依山顺势坐落其中。这里也受到众多导演的青睐,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郭亮村的影子,这里也有“中国第一影视村”的美誉。

 在郭亮村取景拍摄的电影多达30余部,包括谢晋导演的《清凉寺钟声》,于本正的《走出地平线》,还有《倒霉大叔的婚事》、《战争角落》、《举起手来》等。该村有80多户人家,300多人,农民淳朴热情。
 
辉县市拍石头乡张泗沟村

  张泗沟村位于辉县市拍石头乡政府东北22公里处,自明朝建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张泗沟村四面皆山,金鸡岭将村子环裹其中。龙头山、虎头山之间的缺口,曾是村子与外界的唯一通路。在长久以来笃信风水文化的村民看来,这是一片“龙虎把门、金鸡绕岭”的风水宝地。

  这里没有气派的大宅院,只有一间间古朴的乡间小院。一屋、一院、一树,雅致天然。与讲究排场的大宅院比,它们小巧、随意,稳健而不失恬静,充满生活气息。
 
 卫辉市狮豹头乡小店河村

  小店河村位于卫辉市西北太行山东麓,环境优雅,依山傍水,翠柏环绕,绿树成荫,景色宜人。2000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首批传统古村落、豫北地区规模最大和原有风貌最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
小店河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35年),由阎氏第十世宗祖阎榜所建。据阎氏家谱记载:阎氏祖居山西林虑,几经迁徙,至第九世阎无觉时举家由林县吕儿庄迁至汲县(今卫辉市),后又由其子阎榜兄弟二人于乾隆十三年迁至沧河沿岸,在沧河边上建一小店铺,故取名小店河。
 
 辉县市沙窑乡水磨村

  水磨村在辉县市万仙山境内,是万仙山景区内三个行政村之一。水磨村由水磨、梯根、梯坡、核桃阶四个自然村落组成,耕地少、土地贫瘠。水磨村远离市区,两条小河在水磨汇聚然后缓缓外流,四季分明,空气清新。
 
部分传统村落掠影

  卫辉市狮豹头乡里峪村是依山而建的山寨式村落,寨墙外面为山涧河底,寨墙上有民国四年修筑的两个寨门,俨然两只鱼眼。寨子美名曰鲤鱼,只是在漫长的岁月中,慢慢演变成了后来人们所叫的里峪村。

  在寨墙上,除了两个石砌的坚实寨门,还有8个瞭望孔,它不仅起到了美观效果,更有采光、瞭望、射击之实用性。在今天,有谁能想到在如此偏僻的深山,至今还有一座茶楼,虽历尽沧桑,但仍较好地保持了原貌,可见当时主人生活之雅致。

  村里的院舍错落有致,有着很好的立体效果,现有被文物部门认定的魏长根老宅、魏六海老宅、郭新同老宅、张米堂老宅。让人无法不承认:“当所有的诗歌、音乐都已经沉默的时候,而建筑还在说话。”

  这里的几个老宅分别为四合院,有的还有内院与外院之分,且非常精致,因为从门口的石阶、房屋的门楼、文字的点缀,均可以充分地反映出来。尤其在魏长根老宅内,有着众多的文化元素,门头上的刻字至今清晰,“云深处”3个大字,刻在大门的上方;正屋门的上方是民国六年镌刻的“诗书门第”,另一屋门上则为民国二十七年镌刻的“累洽重熙”4字。再有一院落,现为刘作丽家,门额上书“忠厚传家”和“九世同居”,在“九世同居”的门额上还配有一“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的楹联。在另一大门上,则有“山为壁”3字,这些门额上的石刻透着相当深厚的书法功底。

 辉县市黄水乡韩口村,这个村落被群山环绕、偏僻遥远,藏于大山深处。全村有136户人家,至今仍保留着古朴自然的古村落形态。在村口,有一家仍在经营着供销社,它虽经过了50多年岁月的洗礼,但依然保持着原貌。供销社的旁边建有一座清代关帝圣君庙,因年代久远而破败不堪,在上世纪80年代经过重新修葺,庙前的石碑见证着这座关帝圣君庙的历史变迁。在这里,用石头垒砌的老宅子随处可见,从这些老宅子可以寻到传统村落的痕迹。

  冯骥才先生曾说:“传统村落的消失不仅是灿烂、多样的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遭遇到泯灭,大量从属于村落的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随之灭亡。面对着每天至少消失100个村落的现实,保护传统村落这件攸关中华民族文化命运的大事就逼到眼前。”
 

责任编辑:易树功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