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明媚”初中生“忧伤”高中生“压力上大”

2015-11-20 09:50:54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11月10日,南阳市九年级学生云博,因头天晚上写作业到12时多,早上6时20分起床,心脏骤停而猝死在早自习的课堂上;13日晚,鹤壁市13岁学生玉玉,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和拿了同学10元钱等原因,被亲生母亲殴打致死。花样少年、豆蔻少女生命戛然而止的悲剧令人惋惜。南阳父亲的追思文章,鹤壁母亲被刑拘,令人悲痛、悲愤,更值得反思。在家长殷切的期盼和孩子对自由成长的渴望中,我市中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又如何,生活幸福指数高吗?11月16日、17日,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学霸”生活:睡眠时间不足 业余活动几乎为零
  16日22时30分,家住凤泉区区府路的市民刘振保和妻子一如既往地站在小区外,翘首等待着他们的“学霸”儿子刘家驹熟悉的身影。这几乎是升入初一后,孩子每天的放学时间点。
  “晚上10时多才放学,吃东西、洗漱过后就11时多了,清早6时就必须起床,准备去上课。”刘振保忧虑地告诉记者,就算孩子什么业余活动都不做,每天的睡眠时间也不足8小时。
  在学校组织的几次考试中,全班第一的桂冠一直被刘家驹包揽。但孩子周六上午也要上课,几乎连电视都没有看过,与自由、快乐的小学学习生活截然不同。为此,奉行宽容管理的“猫爸”与严苛的“虎妈”在教育理念上多次发生冲突。

“文艺”中考生:作业量大 用特长爱好平衡学习压力
  在市第十中学读九年级的15岁学生张文豪,即将面临中考。父亲张德国介绍,孩子每天下午增加了一节自习课,18时30分才会放学回家。“据我观察,除了书本作业外,很少布置阅读课外的读物。”他表示,孩子回家后,消耗在作业上的时间还需两个多小时。
  但幸运的是,张文豪心态平和,学习张弛有度。他热爱文艺、钟情拉丁舞蹈。“爸妈经常陪我看电影,假期带我出去旅游,也支持我参加舞蹈比赛。”张文豪向记者展示了他斩获的各类比赛奖杯,满脸洋溢着自豪感。

高考生的迷茫:内心焦躁 对父母的期盼抱有愧疚感
  17日21时,市铁路高级中学高三教学楼依旧灯火通明,尽管这40分钟自习时间是自愿的,但仍有学生在埋头学习。楼道里悬挂满了各班级打出的励志标语,提醒着毕业生们高考的脚步更近了。
  “距离高考还有202天,现在的每一天都赋予我不同的意义。”理科生孙逸说,每天置身在高高的书堆中,抬头是黑板上方的激励标语,但最让自己喘不过气的是担心辜负父母寄予的厚望:期待着通过高考机制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家族的期望。
  对于艺术生赵铭而言,高三代表着希望,意味着离“象牙塔”的生活更近了。“我是学音乐的,对文化课投入的并不太多。”他说,学校的管理节奏越来越紧,妈妈的饭菜越做越可口,让惰性来袭时的自己分外愧疚。沉重的压力常常使他内心焦躁,每天往返学校时的街头漫步成了释放压力的方式。

问卷测评:我市小学生学习幸福指数高于中学生
  去年11月,来自我市局属的34所学校,共1.5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问卷考察。经第三方测评,9月22日,市教育局发布了《新乡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2014年度测评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我市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幸福指数为80.52%,有78.47%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非常快乐,45.54%的小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45.74%的小学生认为学习压力不大。
  尽管我市中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指数为78.09%,但仅有27.83%的中学生认为放学时间合适,6.52%的中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12.01%的中学生认为学习压力不大。
  通过数据的分析,我市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对幸福,初中生的现状则不容乐观。“说明当前的教学管理仍存在诸多缺陷,而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指数,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全面配合。”教育人士秦先生认为。

家长感言:过度期盼和攀比 让孩子与快乐背道而驰
  “很心疼孩子,但面对应试教育的大形势,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市民赵女士坦言,尽管自己并不认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但仍会固执地引导孩子“啃”书本,机械地生记硬背。“看到接连的教育悲剧,让家长开始反思,现在我只希望孩子是安全的、健康的。”
  张德国告诉记者,他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放手”态度,只要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行,有专属的爱好,就是难得可贵的。 “‘放手’不意味着‘放任’,只是承认孩子的平凡,顺其自然。”
  在记者的调查中,中小学生的年龄与幸福感成反比,许多孩子并没有家长想象中的快乐和无忧。面对学习竞争压力和父母的过度关注,很多孩子理应享有的幸福感严重缺失。“尽管不想强迫‘百合花’变成‘玫瑰花’,但在过度的期待和攀比中,家长往往与初衷背道而驰。”市民朱女士无奈地表示。

心理专家: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家长应放平心态
  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杨艳认为,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老师、学生、家长的心理会相互影响。老师过度关注学生的成绩,从而使家长产生焦虑感,对孩子抱以过高的期望。这样的不良心态,让孩子滋生“喘不过气”的心理压力。
  杨艳表示,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期待值,只会给孩子增加更多的心理压力和绝望感,从而产生厌学、叛逆甚至是轻生的念头。为避免教育悲剧的再次发生,她建议家长不要将自身未实现的理想加注在孩子身上,要放平心态,给予尊重、理解和支持。
  “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孩子,更加需要父母无条件的支持。”杨艳表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父母应该发挥榜样的力量,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和勇气。

教师观点:老师面临巨大压力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幸福感
  面对现行教育制度存在的弊端和千军万马争挤独木桥的现实,教师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市第九中学老师严琼认为,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自觉性、自控性差的特点,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一般是督促其学习的方式。
  “一名学生曾试图以跳楼的方式,抗议老师禁止课堂带手机的规定。”严琼说,学生的过激行为也给自己带来许多反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传递做人的道理,锻炼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
  严琼表示,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在逐步推进,例如中考增加体育的分值,就增加了师生对身体素质的重视。近年来,我市也不乏出现“以生为本”课改成功的学校,“因材施教而培养出的学生,是积极向上、自信快乐的,可以从他们的作文中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幸福感。”记者 刘志松 崔敬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