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民养殖户与抗战老兵的鱼水情

2015-09-08 10:44:24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记者刘志松崔敬文/图
  君驭南风冬亦暖,我临东海情同深。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在我市搞养殖的平顶山市宝丰县农民杜喜来在为客户送货途中,偶遇新乡军分区第一干休所的几名抗战老兵,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的赞歌。
  9月1日上午,初秋的枝桠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我市的天空分外高远、湛蓝。新乡军分区第一干休所大院内,近50位耄耋老人在此聚集,等待着一位外乡农民的出现。
  杜喜来是平顶山市宝丰县人,如今在新乡县大召营镇李大召村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大的养殖场。他所养殖的土鸡品种与众不同,鸡蛋富锌富硒,品质极高。因为产量较低,一枚鸡蛋可以卖到5元钱。
  杜喜来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利用自己丰富的网络知识,为父亲开发了一个方便销售鸡蛋的网上商城。因此,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供不应求。
  8月28日,杜喜来按照客户订单提供的地址将土鸡蛋送到了新乡军分区第一干休所家属院内。他看到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端坐在院子里默默沉思。“客户告诉我,这些都是立过战功的抗战老英雄,我感觉十分吃惊。”他说。
  杜喜来将剩余的十几枚鸡蛋送给几位老英雄后便离开了。在回家的途中,他思绪纷飞。幼年时,父辈所讲的“日寇侵华儿出征”的战争故事再次在他脑海里萦绕。
  看到抗战老兵那一张张写满沧桑的脸庞,杜喜来深知这是一个数量在逐渐减少,并终将消失的群体。“我应该与时间赛跑,表达感恩应该尽早。”他下定决心,要为老英雄们送自家养殖场产的土鸡蛋。
  “这种鸡的饲养过程很复杂,蛋的产量也不高,需要积攒。”说干就干,杜喜来立即暂停了所有的客户订单,开始积攒土鸡蛋。
  9月1日,杜喜来将50箱土鸡蛋认真打包,与儿子、儿媳、女儿等一家8口人,把营养丰富的上等土鸡蛋送到
了新乡军分区第一干休所。“健在的抗战老兵和去世老干部的家属,人人有份。”杜喜来说。
  “这种鸡蛋可不简单,市面上要卖5元钱一枚。”杜喜来说,最有营养价值的东西应该留给这些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

老兵最怕抗战精神被遗忘
  “平时都是公家单位来看望我们,像小杜这样个人自发前来的很少,很少。”一位已故老干部的遗孀动情地说。围坐在一起的老英雄们出行大多是依靠轮椅,他们却都提起了精气神儿,与杜喜来一起回忆战争年代的烽火岁月。
  据了解,新乡军分区第一干休所先后安置老红军、抗战老干部67人。而现在仍健在的老干部仅剩8人。年龄最大的已94岁高龄,最年轻的也已82岁。岁月为他们书写了近百年的风雨沧桑,也为他们镌刻了皱纹和伤痛疾病。
  干休所干事董武斌告诉记者,老干部们都已步入耄耋之年,当中有的病痛缠身长期卧床,尽管身体得到了
无微不至的照顾,但他们最需要的其实是心理关爱和灵魂慰藉。“他们在抗战时期都参加过多次战役,功勋卓越,他们不怕死亡,最怕的是抗战精神被世人遗忘。”

共谱军民鱼水情
  记者看到,这群老人,或是冲锋陷阵抗击日寇的战士,或是默默守护家园、与丈夫荣辱与共的革命遗孀,他们因为这位农民养殖户的关怀而集体潸然泪下。
  “老英雄们既感动于我的有心,又一直担忧会给我个人造成经济负担。”杜喜来说,自己算不上农民企业家,尽管能力有限,但为了温暖抗战老兵,从没有去计算过金钱得失。
  悄然而至的拳拳爱心未曾辜负抗战老兵的峥嵘岁月,一代代的后辈也从未遗忘残酷的历史。一箱鸡蛋,传递的是关爱;一声叮咛,汇聚的是鱼水情怀。
  “只有铭记苦难,善待英雄,才会更好地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当杜喜来第二次踏上返乡的路时,他的心情分外明朗。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