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80后艺人痴迷面塑 1元硬币上捏18罗汉

2015-01-12 09:53: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刘玉伟是土生土长的新乡人,80后的他接触面塑已经有十几年。因为家境贫寒,十几岁时,他便到一家酒店当厨师学徒,偶然的机会,他对食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不断深入,他开始接触到面塑,并越陷越深。如今,刘玉伟早已不做厨师,而成了“面人”,他的面塑作品人物惟妙惟肖,形神兼备。
  面塑跳脱于掌心上的艺术,讲究“巧、润、透、精”,从揉面到配色再到塑形,每一步对最终作品的好坏都十分重要。揉面看似简单,却也十分讲究,它关系到面塑作品是否能长期保存,并且不开裂变形。除了要研究出合适的配方,“手感”也十分重要。刘玉伟的车上时常放着一些小面团,等红灯的空当,他习惯性的将面团拿到手里揉捏,“这样能保持手感。”
  小小的昆虫被捏的惟妙惟肖,触角足可以假乱真,而做这些的材料,是属于面塑艺人自己的“秘方“。塑刀、滚子、压板、剪刀……面塑所需要的工具说繁也简,说简也繁。对于有些作品,艺人在手中几经揉捏,辗转腾挪间艺术形象便可脱手而成,但对于另一些作品,则需要仔细的琢磨,从用色、形态,乃至作品传达出的精气神儿,无不需要面塑艺人专业的技巧和文化修为。
  小小的1元硬币上放着四个面塑罗汉,虽然个头小,但仔细看过去,这些罗汉细节完整、形态各异,当得起“精致”二字。最多的时候,刘玉伟曾在1元硬币上捏出18个不同罗汉,惹人惊叹。这些看起来精美的“袖珍罗汉”,捏起来对艺人的眼神和技能都是考验。接触面塑十几年,刘玉伟捏成一个小罗汉仅需几分钟功夫。
  做这种微型面塑,需要艺人精神高度集中,甚至屏住呼吸。因为一丝一毫的偏差,都可能将小面塑毁于一旦。更多的时候,捏面塑凭的是艺人的经验和悟性,从哪里下刀、呈何种形态,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成形的罗汉十分微小,很难想象如此精细的手工由七尺男儿捏成。
  在刘玉伟的工作室,摆满了他的各种作品:慈眉善目的菩萨、色彩艳丽的罗汉、夸张化的艺术人物,微妙之处自有气韵,价格也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
  如今,刘玉伟是新乡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塑)的代表性继承人,作品曾屡次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刘玉伟表示,他希望传统文化以年轻人熟悉的方式得到传播,希望面塑能作为艺术被欣赏。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面塑 新乡 罗汉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