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来贺、郑永和、吴金印、刘志华、张荣锁、耿瑞先、裴春亮……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乡市拥有10多个全国先进典型,100多个省级先进典型,1000多个市县两级典型,其中5位先进人物被党中央号召学习。新乡“十百千”的宝塔式结构引发国内外关注,1.5亿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15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前来考察访问
一个地方,缘何典型辈出、群星灿烂?10月14日至15日,由人民日报、新华社、河南日报、大河网等十几家中央、省级新闻媒体组成的联合采访团,走进新乡各县市,与先进典型、当地群众面对面交流,深入挖掘新乡先进群体的先进“奥秘”。一时之间,在中央和地方各大网络媒体的网站及微博上,“新乡现象”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10月27日下午18时,记者在百度输入关键词“新乡先进群体”,共搜索到相关结果227万个。
网聚观点
河南新乡,好牛的地方!
网易网友“笑看天下”:一个地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竟然能涌现这么多典型!河南新乡,真是好牛的地方!
新华网网友“策马扬鞭”:这些先进模范,不等不靠,凭双手和一颗爱家乡的心,改变了大家穷困落后的生活面貌。他们身上,闪现的正是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新浪微博网友“咕嘟”:很多人知道50年前史来贺创造了刘庄传奇,21世纪,裴春亮、范海涛、张荣锁这些人富了以后,又带领几千人走向共同富裕。如果所有的党员干部都能像这些人一样,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和谐。
人民网网友“金兵甲”:基因传递也好,文化熏陶也好,新乡的这些先进典型留给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用这样的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带动和影响全社会,一定会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
学先进从做好自己的事开始
大河网网友“洛阳飞雪”:新乡能出这么多先进,真是咱河南的骄傲。我们做不到个个像典型,但是我们可以兢兢业业,先干好自己的事情。
搜狐网网友“七里香”:从这些先进身上,我收获了一种理念:作为普通人,如果我们无法做大事,就怀着大爱做小事吧!
光明网网友“天依然黑”:吴金印带领群众花了13年,人工开凿出600多万个“鱼鳞坑”,让山体水土得到保持。在当前比较浮躁的社会风气下,有些年轻人总想着“出名要趁早”。看看这些先进,哪一个不是靠经年累月的积累干出来的?
中新网网友“随影独舞”: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将这些典型身上表现出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运用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就一定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记者手记
一群人先进可以移山填海
在新乡市辉县裴寨村,记者看到160套联排别墅,周边配套的办公楼、幼儿园、体育场、小超市等一应俱全。裴寨社区远近闻名,裴春亮说,今年是他带着村民与水斗的整整第十个年头。其间,他们建了蓄水池、挖了深水井,还大手笔地建了水库,“解决了水的问题后,要想办法让我们村变得更好、更富。”
就在山的另一边,吴金印率领狮豹头公社的干部群众向石缝要土,在荒山造田,15年造地2400亩,一举改变了狮豹头荒山秃岭的落后面貌。他告诉记者,“历时一年多,花了3000多万,我们又修好了一条金门沟防洪渠。”在唐庄镇,随便拉一个人,他都会告诉你,村里人是跟着吴金印书记过上好日子的。
当记者问,在成长过程中受谁的影响最大?吴金印、裴春亮、范海涛不约而同地回答:史来贺、郑永和。
在两天的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一个人先进是单打独斗,一群人先进可以移山填海;只要群众支持,没有干不成的事。”
专家点评
普通人要常拿先进对照自己
谈及新乡先进典型群体的现实意义,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怀玉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他指引着大家努力的方向。特别是身边的榜样,人们会感到更真实、更亲切、更易学,会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和影响。
大家要如何学先进?李怀玉认为,具体到每一个普通人,在平常工作生活中,要自觉地拿先进典型对照自己,要乐于奉献,在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为他人着想;对于每一个党员干部要求则更高,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为民造福,不怕吃苦。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团结一致,才能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加快“四个河南”建设,让中原更出彩!
河南日报记者张培君 大河网记者 时文静
责任编辑: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