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精神的“共生正能量场”

2014-05-12 14:42:06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编者按:我市独特的英模群体现象,如璀璨星光,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和精神感召力,成为河南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5月10日,《东方今报》用5个整版深度解码我市英模群体,分别为《豫北精神的“共生正能量场”》、《风生牧野 有勇有谋俯身为公》、《通江达海 敢闯敢拼反哺家乡》、《气壮太行 坚韧不拔愚公移山》、《薪火相传 吃亏精神一脉相承》,本报特在今日一版、三版全文转载。

       豫北精神的“共生正能量场”

        豫北新乡,是一个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地理位置也不优越的内陆地区。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块相对贫瘠的土地上,不同时代都涌现出闻名全国的先进典型。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郑永和、张荣锁、裴春亮……他们和焦裕禄一起成为河南这片土地上的“好官”典型。
  一代又一代的豫北先进典型,形成“不扶而直”的共生正能量场。从一个典型引发“群体效应”,继而扩散到“社会效应”,产生了无限的精神张力。在这片土地上,豫北精神代代相传、相互激荡,成为河南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东方今报编辑部

   巍巍太行,亘古横空;滔滔黄河,奔流不息。
  河南省新乡市古称牧野,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共工治水、牧野之战、官渡之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新乡,竹书纪年、子路治蒲、竹林七贤等文化遗存俯拾皆是。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郑永和、张荣锁、裴春亮、梁修昌、许福卿、范清荣、范海涛……一颗颗新星闪耀,鼓舞着、激励着牧野大地。
  在这片土地上,共有10多个在全国有影响的先进典型、100多个省级先进、1000多个市级县级先进,他们中有村党组织书记,也有乡镇党委书记;有巾帼女杰,也有复员退伍军人;有老先进,也有新典型,形成了独特的豫北先进群体现象。
  这一现象,吸引了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取经者,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前来访问考察。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使得豫北这片土地英才辈出?是什么催生了这里众多先进人物不断涌现?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新乡地处豫北,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对这里人来说,太行山是父亲山,黄河是母亲河。
父亲脊梁坚挺,但绝壁漫漫让这里人世代为山所困;母亲浑厚激荡,但曾经连年泛滥,迁徙频繁。牧野儿女在这样的水土环境中繁衍生息、安身立命,锤炼出特有的豫北精神。
  巍巍太行山贯穿在他们的脊梁里,滔滔黄河水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
  豫北人犟,没有点犟劲,怎敢历时5年,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去了2.6万立方米石头,生生在太行山上“抠”出一条壁挂公路?豫北人敢拼,没有点拼劲,怎么能将一个黄河故道上的贫瘠刘庄打造成了“红色亿元村”,让村民住上472平方米的智能别墅?豫北人不服输,没点不服输的劲头,怎么能没水吃就凿洞引水,没路走就劈山开路,没钱花就从大山的口袋里掏?
 

 
  豫北人犟,用河南话说,就是“犟筋”多。
  太行山雄踞华北,俯瞰中原,史称“天下之脊”。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祖祖辈辈为山所困,“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发出“太行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无奈叹息。
  传说里,愚公也是一个犟老头,面对阻挡在家门口的太行王屋二山,他带着子孙们,打算把山挖掉。新乡辉县市也有同样“犟筋”的当代“愚公”——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
张荣锁带着全村人大干3年,投工15万个,动用土石30万方,投资650万元,把平坦的水泥大道修上了天梯,父老乡亲踏上了一条通向山外的金光大道。
  回龙村附近的郭亮村,也有一群当代“愚公”。上世纪70年代,郭亮人没有用任何机械,历时5年,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去了2.6万立方米石头,修成了郭亮村绝壁长廊。
 

 
  豫北人敢拼敢闯,他们永远崇信: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有靠双手去创造。
“事在人为,路在人走,业在人创。人家能干成的东西,咱为啥干不成?”新乡县刘庄村党委原书记史来贺总是这样说。
  史来贺总说,刘庄的工业是吹喇叭吹来的。1974年,刘庄村拖拉机上的喇叭坏了,两名司机居然把它修好了,史来贺说:“咱能修喇叭,为啥不能造喇叭?”
  于是,他同大家一起搞试验,刘庄的小喇叭终于试制成功,响遍了大江南北。接着,史来贺带领刘庄人又陆续建起了食品厂、造纸厂等,1980年,刘庄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小康村”。
  在很多人眼里,铁姑娘刘志华也是个敢拼敢闯的人。说干就干,干就干好。
  1971年,29岁的刘志华毛遂自荐当上了新乡县小冀镇东街村第五生产小队的队长。她带领300多口人从打草绳起步,先后办起了石棉瓦厂、罐头厂、纸箱厂……经过40多年创业,东街五队已发展成了河南省京华实业公司,拥有有色金属深加工、商贸、旅游等11个经济实体,固定资产突破28亿元。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黄河给了豫北人宽阔的胸怀,也让他们心中装着大情大性大仁大爱。
  不管是豫北老典型,还是新典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心里有群众,把群众的心劲拧成一股绳,干事就能干一件成一件。
  “老百姓养鸡为下蛋,养狗为看门,养我们干部为啥?如果我们不为老百姓办事,连鸡狗都不如。”这是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的口头禅。
  史来贺3次为刘庄群众建新村,总是最后一家搬进去。他曾说:“如果自己吃点亏,让群众都富了,那么个人也就富在其中了。”而获嘉县照镜镇楼村党委书记许福卿则用“身不懒、嘴不馋、心不偏、财不贪”来要求自己和干部。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回报乡亲,出资1.6亿元建设新型社区,让南李庄全体村民无偿入住。
他们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深受人民群众认可,成为一块块坚实的执政基石。
 

 
  “中国自古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豫北采访时,鲁迅先生这几句话总会浮现在脑海。巍巍太行,就像豫北人,就像河南人挺起的伟岸的身躯、不屈的脊梁。
  我们也在追问,豫北精神是什么?是不屈不挠,是自强不息,是敢拼敢闯,是大仁大爱。豫北精神,与红旗渠、焦裕禄精神一脉相承。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有了精神,才会奋发向上;一个民族是需要精神的,有了精神,才能凝聚力量。正如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所说,新乡先进典型群体所独具的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强大的力量,营造了弘扬正气的主旋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推动着河南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

关于 豫北 能量 精神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